辽宁师范大学作为省内重点师范院校,其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近年来备受关注。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在辽师读非全到底会不会踩坑。
先说最关键的上课安排。辽师非全采取周末集中授课,每月2次课程,每次双休日全天上课。这个节奏对中小学老师特别友好——周五下班坐高铁到沈阳,周六日上课,周一早上还能赶上早自习。但需要提醒的是,寒暑假期间会有连续10天的集中授课,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学要提前协调好假期。
学费方面,教育类专业普遍在3.8万/3年,比同城其他高校低15%左右。特别要提醒的是,辽师要求入学时一次性缴清学费,这对部分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压力较大。建议提前做好资金规划,可以申请校方合作的助学分期。
关于毕业难度,通过率保持在85%以上。论文答辩淘汰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选题过于空泛的,比如"新时代教育创新研究"这类大题目;二是数据采集不到位的,特别是需要实地调研的课题。建议选择"双导师制"专业,校内导师把关理论,校外导师指导实践,这样论文既有深度又接地气。
读非全最怕的是"花钱买证",辽师这方面把控严格。去年某区教育局副局长就因缺课超30%被取消答辩资格。但校方也人性化,允许因公缺课的同学通过慕课补修,需要提前在教务系统报备。
值得称赞的是校友资源。毕业生自发组建了"辽师非全联盟",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去年就有学员通过这个平台,成功将校本课程推广到10所成员学校。
个人觉得来看,辽师非全适合三类人,一是省内中小学在职教师,二是教育系统公务员,三是想转行做教培的职场人。如果单纯为混学历,这里可能不太合适;但真要学东西,确实能收获满满。
辽宁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好毕业吗?
一、毕业要求是什么?
辽宁师范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条件和全日制基本一致,主要看三点,课程学分、论文质量和答辩表现。
课程学分,平时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度和考试成绩都会影响学分。不过非全的课程安排比较灵活,多数集中在周末或寒暑假,方便在职学生协调时间。
论文环节,这是毕业的关键。从开题到答辩,全程需要和导师沟通,选题最好结合工作实际,这样写起来更有把握。学校对论文的查重率要求严格(一般10%以下),但导师会提前帮忙把关,不用太慌。
答辩,只要论文逻辑清晰、数据扎实,答辩时态度认真,很少有卡人的情况。
二、学校支持力度大吗?
辽师大的非全学生和全日制共享师资,导师不会因为“在职”身份降低要求,但指导上会更注重实用性。比如教育硕士方向的导师,可能会建议你结合教学案例写论文,甚至帮忙推荐调研资源。
另外,学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这些资源对非全学生完全开放,查资料、写论文都能用得上。如果平时工作忙,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和导师沟通,灵活性比较高。
三、毕业难度因人而异
说实话,能不能顺利毕业,关键看自己怎么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强的,比如每周固定腾出几小时学习,按时完成课程任务,毕业基本没问题。
拖延症晚期,如果总想着“临时抱佛脚”,论文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刻才动笔,那肯定压力山大。
身边读过辽师大非全的同学反馈,只要跟着学校节奏走,按时参加开题、中期检查,八成以上都能一次过。偶尔有论文需要修改的,导师也会给明确意见,补个一两轮都能通过。
四、哪些专业相对容易?
辽师大的教育类、文科类专业(比如学科教学、汉语言文学)毕业通过率更高。这些专业论文选题范围广,容易结合工作实际,数据收集也方便。而像理工科或者需要实验数据的专业,对在职生来说可能更吃力,毕竟跑实验室的时间有限。
五、“老江湖”的大实话
1. 别指望“水过去”,非全也是硕士,论文质量、学术规范一样不能少。想混学历的趁早打消念头。
2. 导师关系要搞好,多主动联系导师,哪怕微信定期汇报进度,也能避免说一千,道一万阶段手忙脚乱。
3. 合理利用政策,比如申请延长学制(最长可延至5年),万一工作太忙,也有缓冲余地。
六、学费和性价比
辽师大非全学费在省内属于中等水平,教育硕士大概3-4万全程,管理类稍高。相比一线城市高校,这个价格对辽宁本地职场人比较友好。而且毕业后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考编、评职称都认可,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辽宁师范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难度“适中”,既不会随便放水,也不会刻意卡人。只要踏踏实实按学校要求走,平衡好工作和学习时间,拿到学位完全有可能。当然,如果平时忙到连周末都抽不出空,那建议慎重考虑——毕竟,时间和精力才是最大的成本。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