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怎么选学校?哪些专业更容易上岸?"作为“上岸人”,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避开择校雷区。记住这三个重点,能帮你省下至少3万冤枉钱!
第一坑,盲目追求名校光环
去年某211院校突然停招心理学非全专业,导致200多名考生被迫调剂。建议优先选择连续3年以上招生的院校,比如XX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近五年录取率稳定在40%左右。注意查看学校官网的"招生简章",重点看是否注明"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二坑,忽视地域限制
去年有个学员在深圳工作,却报了北京某高校的非全会计硕士,结果每周往返高铁费就要2000元。建议选择工作所在地或临近城市的院校,比如广东地区的朋友可以重点关注暨南大学和华南理工的工程管理硕士。
第三招,巧用"三看原则"
看录取分数,比如某双非院校的公共管理专业,去年复试线比国家线低15分
看报录比,教育硕士普遍竞争激烈,某师范院校去年报录比高达7:1
看上课方式,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工程专业采用"集中授课+线上辅导"模式,特别适合经常出差的职场人
今年有个学员按照这个方法,最终以笔试倒数第三的成绩逆袭录取某985院校的MPA项目。记住,非全考研不是拼分数,而是拼信息差!下个月各院校就要发布最新招生简章了,建议大家先把目标院校近三年的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下载好,重点分析最低录取分数和补录情况。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一、学费范围,从1.8万到几十万都有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跨度非常大,主要看专业和学校。
普通专业,比如教育学、工程类,大部分学校学费在1.8万~5万/年,学制通常2~3年,总费用约4万~15万。
热门专业,比如MBA、MPA、金融硕士,学费直接翻几倍。普通高校的MBA可能在5万~10万/年,985/211或一线城市名校则普遍15万~30万,部分顶尖院校甚至超过40万。
特殊类别,像法律硕士(非法学)、心理学等,学费介于前两者之间,多数在3万~8万/年。
划重点,别只看学费数字!有些学校会分“全程学费”和“分年缴纳”,一定要确认是否包含论文指导费、教材费等杂项。
二、不同地区学费差异明显
学费和地域直接挂钩,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更贵,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高校资源多,但成本高。例如,北京某985高校的MBA全程学费约28万,而同级别专业在二线城市可能只要15万。
二三线城市,性价比更高。比如中部地区高校的非全教育学硕士,全程学费可能仅3万~5万。
举个实例,
复旦大学MBA(非全),42.8万
武汉大学MBA(非全),15万~18万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非全),3.6万
三、专业类型决定“身价”
学费高低和专业性质强相关,可以简单分三类,
1. 管理类(MBA/MPA),最烧钱,但回报率高。适合管理层或想转行的人群,学费普遍10万起步。
2. 技术类(工程硕士、计算机),中等价位,适合提升专业技能。年费2万~6万较常见。
3. 文科类(教育、法律),相对亲民,适合教师、公务员等群体,全程费用多在5万以内。
注意,同一所学校内,不同专业学费可能差3倍以上。比如某211高校的工程硕士全程4万,而MBA要12万。
四、学校层次影响收费标准
985/211院校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高校,但资源也更优质,
985院校,MBA项目多数在20万以上,部分理工科专业约8万~12万。
双非院校,同样专业可能便宜30%~50%,比如某省重点大学的会计硕士(非全)全程6万,而同专业在985院校要10万。
建议,如果预算有限,可以优先考虑本地普通高校的非全项目,上课更方便,学费压力也小。
五、这些费用容易被忽略
除了学费,还有几笔钱要提前算清楚,
1. 住宿费,非全研究生一般不提供宿舍,需要自行租房。
2. 交通费,周末上课的话,跨城学习的通勤成本不低。
3. 论文答辩费,部分学校会收取3000~5000元的答辩指导费。
4. 考前辅导,如果基础薄弱,报辅导班的费用也得考虑进去。
六、怎么选更划算?
1. 明确需求,如果为了升职加薪,选名校的热门专业;如果只为拿学历,选性价比高的普通院校。
2. 看隐藏福利,有些高校和企业有合作,员工就读可减免部分学费。
3. 对比学制,2年学制比3年省下一年生活费,更适合在职人群。
学姐提醒大家,各校招生简章每年可能微调,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数据,或者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