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非全日制研究生A类地区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带过三届考研班的辅导员,我掏心窝子跟大家说点实在话。
先说说A类地区的"潜规则"。北京、上海这些热门城市,别看国家线比B区高10分,实际录取线可不止这个数。去年我带的学生里,有个在国企上班的姑娘,总分超国家线25分,结果连复试通知都没收到——因为目标院校的院线比国家线高了整整32分。
给大家推荐几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1. 西南大学教育学,连续3年实际录取分在国家线上15分内
2. 南京理工大学MBA,周末授课+校企合作项目多
3.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硕,专业课给分宽松,去年85%考生专业课上120分
别忘了2024年考研党,现在很多学校在推"预审制"。像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6月底前提交工作证明+推荐信的,初试能加5分。这个政策知道的人不多,去年我们班有6个学员就是靠这个成功卡线录取。
同等学力申硕的注意了!今年有个新变化,中国政法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明确要求,专科毕业想申硕的必须提供近三年社保记录。这个隐形门槛卡掉了不少临时起意的考生,但也让认真准备的人机会更大。
对了说个掏心窝的建议,别被"免联考"项目忽悠了。上周有个学员拿着某机构的宣传单找我咨询,号称"不用考试拿双证",结果一查是菲律宾某野鸡大学的项目。记住,能在学信网查到的正规非全项目,都必须参加12月统考!
专科学历能报非全研究生吗?最新政策摸透
政策到底怎么说?
话不多说,能报!但得看具体情况。
根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专科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看两个条件,
1. 毕业年限,从专科毕业到研究生入学那天算,必须满2年及以上。比如你2024年9月入学,那最晚得2022年7月前拿到毕业证。
2. 学校附加要求,部分高校或专业会要求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发表过论文,甚至要求通过英语四级。比如法学、临床医学这类专业,门槛可能更高。
不同专业要求差很大
举个例子,
管理类(比如MBA),大部分学校允许专科报考,但通常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
教育硕士,有些师范类院校会额外加试两门专业课。
工科类专业,可能更看重实践经历,有相关行业工作证明会加分。
建议直接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当年的《招生简章》,或者打电话问招生办,毕竟每个学校规矩不一样。
报名要注意哪些坑?
1. 别卡时间点,有的同学算毕业年限刚好压线,但万一材料审核慢或者出岔子,可能耽误报名。多留几个月缓冲更稳妥。
2. 加试别轻视,专科生复试时通常要比本科生多考1-2门专业课。去年有个朋友报考某211大学,就栽在加试的《专业基础课》上,白白复习错重点。
3. 提前准备材料,工作证明、获奖证书、技能证书这些能证明你能力的材料,整理成PDF备用,报名时肯定用得上。
“懂行的人”的大实话
去年我表弟专科毕业5年,成功考上某双非院校的工程管理非全研究生。他个人觉得了几条经验,
选对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非全研究生很多是周末上课,挑个离家近或交通方便的学校,能坚持下来概率大一半。
主动联系导师,专科背景在复试时容易吃亏,提前邮件联系导师说明工作成果,有时候能争取到印象分。
英语早点准备,很多学校虽然没明说,但复试口语好的同学明显占优势,尤其是管理类专业。
学姐提醒一句,现在非全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样参加统考,毕业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如果看到“免试入学”““抱过””这种广告,千万绕道走!
至于具体怎么复习、选什么资料,每个专业情况不同。建议多逛逛考研论坛,找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取经。如果实在拿不准,评论区留言你的具体情况,咱们一起唠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