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作为国内"双一流"高校,其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非全"到底怎么上课,给打算报名的朋友吃颗定心丸。
先说上课时间,这可是在职人员最关心的。根据2024年最新安排,湖大非全有三种授课模式,第一种是"周末班",每两周到校一次,周六日全天上课;第二种是"集中授课",主要在寒暑假安排5-7天集训;第三种是"混合教学",重要理论课线下讲,案例研讨、作业辅导这些都在线上完成。我特意问了在读学员,他们普遍反映寒暑假班最受欢迎,尤其适合外地学员。
这里要划重点,不同专业安排有差异。比如MBA周末班多,教育硕士寒暑假班为主,而像软件工程这类工科专业,实操课必须到实验室完成。建议报名前直接联系招生办要最新课表,别光看官网往年的信息。
再说说考勤要求。非全虽然灵活,但出勤率必须达到70%才能参加考试。有个去年上岸的朋友分享经验,他们班有同事经常出差,就跟导师商量提前录课,利用碎片时间补看教学视频。不过要注意,核心课程必须到校,这个没得商量。
关于同等学力申硕,湖大要求先修完课程学分才能参加统考。这里有个省钱小妙招,可以先报课程班跟读,等通过统考再转正式学籍,能省下近万的课程重修费。不过要提醒的是,医学类专业不支持这种方式。
对了给个实在建议,在职读研拼的就是时间管理。建议选择离工作地近的教学点,长沙本部之外,湖大在岳阳、衡阳都有授课点。别小看通勤时间,每周省下两小时,两年下来就是200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含金量高吗?
一、国家给非全日制“撑腰”了
2017年是个分水岭。教育部红头文件明确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毕业都是双证——学历证加学位证,学信网可查。以前那种“在职研究生单证”的时代彻底翻篇了。现在正规院校的非全,课程安排、论文要求跟全日制基本没差别,有的导师甚至同时带全日制和非全的学生。
二、现实中的认可度要看“门道”
大方向上,体制内单位基本认账。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里,很多岗位明确写着“硕士研究生学历”,没标注“全日制”的,非全学历都能报。有些单位内部评职称,非全学历和全日制是同等对待的。但私企的情况就复杂了,有些HR还是更认全日制,特别是传统行业。不过互联网大厂、科技公司这类看重实际能力的单位,非全学历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三、别光看证书本身
读非全最大的隐形好处,其实是能边工作边攒经验。比如做工程的,读个项目管理硕士,周末学的案例下周就能用在项目上。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比脱产读书更接地气。很多导师也喜欢带非全学生,因为他们能带来真实的行业问题,课堂讨论反而更活跃。
四、哪些人适合读非全
1. 体制内需要学历升级的,教师、医生、公务员这些行业,评职称晋级有硬性学历要求,读非全能直接解决晋升问题
2. 行业内有实践需求的,比如做金融的读金融专硕,做传媒的读新闻传播,能现学现用
3. 想转行但不敢裸辞的,通过非全积累新领域知识,还能认识行业导师和同学
4.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很多MBA非全项目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五、“躲坑”攻略
选学校要擦亮眼,
优先选985、211或者行业特色强校
看上课方式是否灵活,外地生小心“每月集中授课”的路费时间成本
打听毕业论文要求,有些学校对非全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标准一点不打折
学费方面,管理类专硕(比如MBA)普遍贵些,工程类、教育类相对亲民。别忘了很多地方有人才补贴政策,深圳等地研究生学历能直接申请租房和生活补贴。
六、“老江湖”的大实话
很多非全学生最大的收获反而不是证书。周末上课时认识的同学,可能是某个企业的中层,或者是行业专家,这种人脉资源平时工作中根本接触不到。有位做电商的学员说,他的毕业论文数据直接用了自己公司的运营案例,导师帮着搭建的分析模型,后来真的用到了实际业务中。
所以说,非全值不值得读,关键看你怎么用。把它当成混文凭肯定不值,但如果能和工作形成良性互动,绝对是笔划算的投资。就像有人说的,“白天搬砖,晚上充电,这种日子苦是苦,但三五年后再看,走这条路的人早就把原地踏步的人甩出一截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