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上海在职朋友的私信,上来就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有博士报考电话吗?"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说说。在上海读在职博士,这三个电话必须存在手机通讯录里,
1. 市教委学位办(021-5231XXXX)负责审核同等学力申硕资格
2. 高校研招办(比如复旦021-6564XXXX)确认非全招生名额
3. 考试院专线(021-3536XXXX)咨询免联考政策
去年我同事一同事就吃了大亏,他打错电话问到某培训机构,结果白交了三万八的咨询费。现在正规高校的博士招生咨询都是免费的,特别是针对在职人员,各校官网都有明确标注工作时间段。
别忘了下,每年3月和9月是咨询高峰期,建议避开上午9-10点这个时段。我试过下午2点半打过去,基本秒接通。要是遇到占线也别急,很多学校开通了微信留言通道,记得留清楚姓名+工作单位+咨询事项。
新出的规定要注意,从今年起,上海高校原则上不再接受跨省报考的在职博士,除非能提供连续6个月的本地社保记录。所以外地朋友想报的话,得提前准备好居住证和社保证明。
在职博士学费一般多少钱?
一、不同院校,价格差得挺大
先说国内的情况。985、211这类头部高校,收费普遍偏高。比如清华、北大的管理类在职博士项目,学费一般在15万到20万之间,有些热门专业甚至更高。普通一本院校就亲民多了,大部分专业学费在8万到12万这个区间。要是选择地方性高校,比如某些省属重点大学,价格还能再降两三成。
这里有个小窍门,别光盯着名校牌子,有些行业特色院校反而性价比高。比如某电力类高校的能源方向博士,学费比同城985便宜近40%,行业内认可度却不打折。
二、专业不同,学费差出一辆车
文科和理工科的学费差距能吓人一跳。以北京某重点高校为例,
教育学在职博士,9.8万/全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6.5万/全程
临床医学专业博士,22万起
医学类贵在实验设备和临床资源投入,商科类则贵在师资和案例资源。艺术类更特殊,比如中央美院的实践类博士,除了12万基础学费,材料费、创作费每年还得准备2-3万。
三、地域差价不容小觑
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学费能差出30%,
上海某高校金融学在职博士,18万
同级别高校在成都开设的相同项目,12.5万
有些高校会分校区收费,比如武汉大学在深圳研究院开设的项目,比本校贵15%左右,但能享受当地补贴政策。
四、隐藏费用要算清楚
除了明面上的学费,还有几笔钱容易忽略,
1. 住宿费,周末上课需要就近住宿的话,北上广深单日酒店费用300-500元
2. 交通费,跨省就读的每月高铁/机票开支
3. 材料费,理工科实验耗材年均5000-1万
4. 论文指导费,部分高校收取8000-1.5万/次的专家评审费
五、缴费方式有讲究
现在多数学校支持分期付款,常见的是3-7年缴清,有的还能申请免息分期。比如某高校20万的学费,可以分5年缴纳,每年4万+3%手续费。有些单位有学历提升补贴,国企事业单位往往能报销30%-50%,外企的补贴政策相对灵活。
六、国内外合作项目费用
中外联合培养的项目收费跨度更大,
普通合作项目,25万-35万
顶尖院校合作项目,50万+
这类项目一般包含出国交流经费,比如包含3个月的海外实验室访问费用。但要注意有些项目会额外收取认证费、翻译费等杂费。
七、奖学金不是传说
别以为在职博士没有奖学金!很多高校设有,
科研成果奖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奖励5000-2万
项目补贴,参与导师课题的每月2000-5000元
企业赞助,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常有合作单位提供资助
学姐提醒大家,有些学校会收取「导师指导费」,这笔钱往往不体现在招生简章里。比如某高校的工科博士项目,除了18万学费,还要单独给导师实验室缴纳3-5万的「科研经费支持」,这个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