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读个非全双证研究生,到底有没有用?"作为三年前通过统考拿到某211高校工商管理硕士双证的“上岸人”,我用真实经历给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先说说双证非全的三大实在优势。第一本毕业证+学位证,现在很多事业单位评职称都认这个,我们单位去年竞聘主管岗,有双证的直接加5分。第二是上课时间灵活,像我们班30多人,有公务员、教师、银行职员,都是周末集中上课。第三是人脉资源,上次有个同学牵线,直接促成了我们公司和本地企业的合作项目。
不过要特别注意三类人最适合报,一是工作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二是家庭经济相对稳定的(毕竟学费3-8万不等),三是有明确晋升需求或转行计划的。像我们班的小李,读完第二年就跳槽到上市公司当部门经理,年薪直接涨了10万。
帮表弟研究报考时发现几个新变化,2023年起很多985院校缩减非全招生,但像华科、武大的部分专业反而扩招了;同等学力申硕现在不能直接考博士了;免联考的中外合作项目要认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名单。
常见问题我整理了下,①证书和全日制同样显示"非全日制"字样,但法律效力相同;②统考确实有难度,管理类联考国家线近三年在165-170分浮动;③费用方面,管理类专业普遍6万起,教育类相对便宜。
建议准备报考的注意这三个时间节点,每年9月预报名、10月正式网报、12月底统考。现在开始复习完全来得及,重点抓英语阅读和管综数学,历年真题要刷3遍以上。
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研究生,哪个更适合上班族?
一、入学门槛,一个“宽进严出”,一个“严进宽出”
同等学力申硕最大的特点是“先上课后考试”。只要有大专学历就能报名研修班,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直接跟着学校安排上课。等修完学分、满足本科毕业满3年的条件后,才能报名5月份的全国统考。相当于“宽进严出”,适合基础一般但想先积累知识的人。
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和全日制一样,必须通过12月全国统考和院校复试才能入学。考试难度、分数线与全日制一致,属于“严进宽出”。适合学习能力强、有时间备考的上班族。
二、上课方式,灵活度差别大
两种方式都会照顾到上班时间,但具体安排有差异,
同等学力申硕,多数高校开设周末线下班,部分专业有网络录播课。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支持全程网课+期末线下考试。
在职研究生,以周末线下授课为主,部分院校要求每周六日全天到校。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MBA专业,每周固定两天面授,更适合本地或邻近城市的学员。
如果经常出差或加班,同等学力申硕的网络班更能灵活安排时间;而在职研究生的固定课表则对时间管理要求更高。
三、证书含金量,单证vs双证
这是最关键的差别,
同等学力申硕通过统考和论文答辩后,只能拿到硕士学位证(单证),没有研究生毕业证。
在职研究生毕业后能拿到硕士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双证),证书上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
单从证书效力看,双证的法律地位和全日制等同,考公务员、评职称时更有优势。但实际工作中,很多私企更看重学位证而非毕业证。比如程序员跳槽时,硕士学位证足以证明专业能力,是否全日制影响不大。
四、费用和时间成本对比
同等学力申硕,全程费用2万-5万(名校经管类稍贵),从入学到拿证一般需要2-3年。
在职研究生,学费普遍在5万-20万(MBA等管理类最贵),学制2-3年,加上备考时间通常需要3-4年。
举个例子,某银行职员想读金融学硕士。如果选同等学力申硕,周末在家看网课,三年花费3万;如果考在职研究生,可能提前半年备考,每周往返学校,三年总花费10万。时间精力的投入完全不同。
五、怎么选?关键看三点
1. 单位是否认可单证,体制内晋升通常要求双证,私企外企更看中学位。
2. 学习目标是什么,单纯提升专业能力选同等学力,需要学历背书选在职研究生。
3. 经济和时间预算,预算有限选前者,愿意为双证投入更多选后者。
比如小学老师评职称,必须要有研究生学历证,那就只能咬牙考在职;而互联网从业者为了系统学习数据分析,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完全够用。
六、普通人容易踩的坑
盲目追求双证,有些岗位根本不看学历证,花十多万读在职研究生反而性价比低。
忽视统考难度,在职研究生英语和管理类联考淘汰率超60%,没备考基础慎选。
轻信““抱过””承诺,个别机构忽悠同等学力申硕“不用考试”,实际上统考通不过照样拿不到学位。
建议先上学信网查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或者直接打电话问学校研究生院,比中介的信息更靠谱。
七、适合人群个人觉得
选同等学力申硕如果,
工作需要硕士学位证
学习时间碎片化
预算有限
单纯想提升专业知识
选在职研究生如果,
单位明确要求双证
有半年以上备考时间
职业规划需要学历背书(如进国企、考编)
能协调好工作和上课时间
学姐提醒一句,无论选哪种方式,都要提前和单位沟通。有些公司会报销部分学费,但可能需要签订继续服务协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