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在职申硕院校汇总选校必看干货】

,“想读历史学在职硕士,哪些院校靠谱?”今天直接上干货,把全网信息筛了一遍,整理出这份接地气的选校攻略。

首先说清楚,历史学同等学力申硕属于“先入学后考试”的类型,适合在职人士边工作边提升。和全日制考研不同,这类项目不用参加12月联考,但结业后需通过5月统考和论文答辩才能拿学位证。

哪些院校值得重点关注?

1. 山东大学,历史学学科评级A,申硕通过率高。课程偏重近现代史,导师团队有大量实地调研资源,适合喜欢做田野调查的同学。

2. 湖南师范大学,学费亲民(全程3万左右),支持寒暑假集中授课。特别开设文物与博物馆方向,对从事文保工作的在职党友好。

3.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秦汉史是王牌方向。部分课程可线上完成,陕西以外的同学能省不少通勤时间。

“躲坑”提醒

警惕““抱过””宣传!正规院校不会承诺100%拿证,统考国考必须本人参加。

问清费用细节。有的学校把教材费、答辩费分开收,总成本可能比报价高30%。

优先选有面授点的城市。比如人在广州却报东北的学校,后期答辩跑断腿。

小白常见问题

Q,专科毕业能报吗?

A,可以跟班学习,但申硕必须本科有学位满3年。

Q,统考英语难不难?

A,大概四级水平,但历史学专业考卷会涉及学科英语,比如文献翻译题。

对了说句大实话,选校别光看排名,关键看研究方向是否匹配你的职业需求。比如在博物馆工作的,选文物鉴定方向比世界史更实用。

历史学同等学力申硕统考难吗?

历史学同等学力申硕统考难吗?

一、考试考什么?

同等学力申硕统考分两门,学科综合外语。历史学的学科综合主要覆盖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等内容。题型以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重点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分析能力。外语一般选英语,难度介于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之间,没有听力部分,侧重阅读和翻译。

二、难在哪儿?

1. 知识点覆盖面广

从先秦到近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时间跨度大、事件多,复习时容易“记了后面忘前面”。特别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要求精准记忆关键年代、人物和事件的影响,比如“安史之乱”“文艺复兴”这类高频考点,必须反复巩固。

2. 论述题要求高

这类题目不仅考记忆,还考逻辑。比如“比较明清两代中央集权的异同”,需要梳理脉络、提炼观点,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对于平时缺乏学术训练的在职考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吃力。

3. 时间分配压力大

考试时间有限,尤其是学科综合部分,题量大。不少考生反馈,“写完说一千,道一万一道论述题,手都酸了。”如果平时没做过限时训练,考场容易手忙脚乱。

三、怎么备考更高效?

1. 抓重点,别“地毯式轰炸”

根据历年真题个人觉得高频考点。比如中国史中,唐宋变革、近代化进程;世界史中的工业革命、冷战格局等,出现概率极高。优先掌握这些内容,再补充次要知识点。

2. 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

上班族很难有大块时间复习,建议利用通勤、午休时间刷题或听音频课程。手机里存一份电子版名词解释,每天抽10分钟过几个,积少成多。

3. 动手写,别光看

很多同学复习时习惯“看一遍就算过”,但到了考场提笔就卡壳。平时一定要动手写简答和论述题,训练答题速度和条理性。哪怕每天只练一道题,坚持一个月也会有提升。

4. 英语别掉以轻心

虽然英语难度不算特别高,但长期不用容易生疏。重点抓阅读和翻译,每天做1-2篇真题阅读,积累高频词汇。作文可以背几套模板,考试时直接套用。

四、真实通过率如何?

官方不公布具体数据,但从考生反馈看,历史学的通过率普遍高于理工科。一方面,文科考试更侧重理解和表述,不像数学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另一方面,多数院校的合格线是60分,只要复习方法得当,过线并不难。

我个人觉得,这个考试难不难,关键看准备是否充分。很多在职朋友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坚持每天学2小时,半年下来照样顺利通过。与其纠结“难不难”,不如早点制定计划,踏踏实实啃书刷题。历史本身就有趣,复习时当成“听故事”,心态放松了,效果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