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香港中文大学那个同等学力申硕项目,我们这种在职人员能申请奖学金不?"这个问题确实戳中了很多上班族的痛点,今天就带大家详细扒一扒。
首先要明确的是,港中文的同等学力申硕项目确实设有奖学金机制,但和全日制研究生相比有三大特殊点,
1. 专项奖学金,只开放给金融、教育管理两个热门专业,金额在1.5-3万港币不等
2. 学术激励金,只要课程论文被收录进核心期刊,就能申领5000港币
3. 校友推荐奖,老学员推荐新学员入学,双方各得2000港币书券
不过要注意三个"隐藏条款",首先奖学金的评定周期特殊,每年3月和9月各开放申请;其次需要额外提交在职证明+单位推荐信;最重要的是英语成绩门槛,哪怕免联考入学,想申奖也至少要提供六级430分或雅思5.5的成绩证明。
去年我们有个做财务主管的学员就吃了亏,明明专业前5%的成绩,却因没及时考雅思错过了3万奖学金。所以建议在职申请者提前半年准备语言考试,千万别等开学才临时抱佛脚。
港中文同等学力申硕学费贵吗?
学费到底多少钱?
港中文同等学力申硕的学费,不同专业差异挺大。比如人文社科类课程,一般在12万到18万港币之间;商科、金融这类热门专业,学费可能飙到20万到30万港币。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按汇率0.93左右),差不多是11万到28万。
这个价格是什么水平呢?对比国内985高校的同等学力项目(普遍在3万到8万),确实高出一截。但和港中文的全日制硕士比(多数专业20万港币起步),同等学力的学费反而更“亲民”,毕竟不用脱产,还能拿学位。
贵不贵,得看“性价比”
单看数字可能觉得贵,但港中文的同等学力项目有几点优势,
1. 时间灵活,周末或线上授课,适合在职党,不用辞职就能读,赚着工资交学费,压力小很多。
2. 学位含金量,港中文的硕士文凭全球认可,北上广深落户、考公考编都算“留学背景”,比国内非全硕士吃香。
3. 资源倾斜,图书馆、校友会、教授资源都和全日制学生共享,尤其商科还能蹭到香港的实习机会。
举个例子,深圳某IT公司的张先生,花了25万港币读港中文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工资涨了40%,两年回本。他说,“贵是贵,但老板认这个牌子,值了。”
除了学费,还有哪些隐形开销?
住宿交通,如果选面授,每周跑香港,高铁+住宿一个月至少3000元;纯线上能省这笔钱。
材料费,部分专业需要买原版教材,一本可能几百块。
答辩费,论文阶段要去香港答辩,机票住宿一次5000元左右。
不过港中文经常搞活动,比如推荐同学报名减5000,分期付款免利息,能省一点是一点。
和同类项目比,贵得有道理吗?
横向对比其他港校,
港大同等学力商科学费约28万港币,比港中文贵10%;
港科技工科学费22万,和港中文持平。
再对比英国一年制硕士(学费20万起+生活费30万),港中文的性价比反而凸显——离家近、文化适应快,还能保住工作。
掏钱之前,先想清楚这些
1. 是不是刚需?如果为了升职加薪,单位明确认可境外学历,可以冲;如果单纯想“水个硕士”,不如选国内便宜的项目。
2. 经济能力够不够?建议预留学费的1.5倍资金,防止汇率波动或突发开销。
3. 时间能不能保证?周末上课意味着牺牲休息,连续两年007(工作+学习),没毅力慎选。
港中文同等学力申硕的学费确实不便宜,但对需要快速提升学历、又不想放弃工作的职场人来说,这笔投资大概率“稳赚不赔”。就像买菜,新鲜排骨比冻肉贵,但炖出来的汤就是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