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作为上海老牌师范院校,今年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三大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是新增了教育学、应用心理两个热门专业,第二是部分专业接受本科毕业三年专科毕业五年的考生,第三是学费依然保持2.8万/年的亲民价位。对于在职教师来说,这个项目既能拿学历证又能拿学位证,性价比确实比同等学力申硕高不少。
身边有朋友去年考过,说录取流程比想象中简单。初试考政治英语两门公共课加一门专业课,复试主要是专业面试。校方特别说明不强制要求脱产学习,平时晚上和周末上课,寒暑假集中授课十天左右。最关键是毕业要求明确,修满32学分+通过论文答辩,不卡人这点在非全项目里算良心。
现在报考要注意三个细节,一是定向就业协议必须签,二是今年新增的线上直播课占比30%,三是学位证和全日制完全一样不会标注"非全"。建议在职教师优先考虑学科教学类专业,既有专业契合度又能评职称用得上。如果担心联考难度,可以看看他们新开的同等学力申硕班,不过那个只能拿单证。
在职读研选单证还是双证?“懂行的人”说实话
一、先搞明白啥是单证和双证
单证研究生说白了就是拿个结业证加学位证。比如同等学力申硕这条路子,不用参加12月统考,周末上课不耽误工作。但注意了,这类学历学信网查不到,毕业证是没有的。
双证研究生那可就是实打实的学历升级了。得通过12月全国统考,周末或集中上课,对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现在非全和全日制都发双证,学信网可查,国企私企都认这个。
二、哪种人适合选单证?
1. 体制内老员工,单位评职称只看学位不看学历的,花两三万整个硕士学位最划算。我们单位财务科长老王就是典型,人家压根没要毕业证,照样评上高级职称。
2. 急需镀金的打工人,有些行业跳槽要硕士头衔撑场面,但实际工作能力更重要。我表弟在广告公司就这么干的,半年拿证后工资直接涨了30%。
3. 纯粹想学东西的,认识个外企主管就报的复旦单证班,人家直言,“我就冲着教授资源来的,证书倒是次要。”
三、哪些人必须选双证?
1. 要换行业的年轻人,95后同事小刘从行政转行数据分析,非全计算机硕士读下来,现在跳槽到互联网公司,起薪直接翻倍。
2. 想考编考公的,现在很多岗位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朋友媳妇儿考教育局岗位,非全硕士学历让她PK掉十几个全日制本科生。
3. 企业中层管理者,制造业的李总去年读了MBA双证,现在公司竞聘副总,学历这块儿再没人说闲话。
四、“懂行的人”的血泪教训
1. 别信““抱过””套路,去年邻居花五万报了个“免考单证班”,结果机构跑路,现在还在打官司。记住,正规项目都要参加校考或统考。
2. 学费差距比想象的大,单证普遍2-4万就能搞定,双证管理类专业轻松破10万。建议先问清学费缴纳方式,很多学校可以分期。
3. 时间成本要算清楚,双证起码要熬3年(周末上课+论文),单证快的话1年半。我见过狠人同时读两个单证项目,但这种玩法真得体力好。
4. 别小看论文关卡,现在不管单双证都要写论文,去年我们班30多人,有6个卡在论文答辩上。特别是在职的,提前找导师沟通特别重要。
五、手把手教你做选择
要是你符合下面任意一条,闭眼选双证,
未来5年打算进体制内
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医疗等看学历的行业
公司有明确的学历补贴政策
年龄在30岁以下
要是这些情况占多数,单证可能更合适,
单位内部晋升只看学位
纯粹想扩大朋友圈子资源
已经做到管理层,只是缺个名头
备考时间实在挤不出来
学姐提醒研友们儿,现在有些不良机构把单证吹得天花乱坠。记住三查原则,查学校官网招生简章、查学信网备案信息、查往届学员真实评价。毕竟咱们上班族的时间精力伤不起,选对了路子才是真赚到。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