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粉丝私信问:"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到底选非全还是同等学力?官网信息看得云里雾里的..."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大实话。我是去年刚拿到武大硕士学位的一姐妹,在国企摸爬滚打15年,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唠唠。
先说两个真实案例:
1. 我同事小王,32岁,银行中层,去年报的武大金融学非全。每周六雷打不动从光谷赶去珞珈山上课,寒暑假还得参加集中授课。好处是能拿双证,但备考时参加了全国联考,前前后后花了3万多。
2. 表妹在事业单位工作,选的是行政管理同等学力申硕。不用脱产学习,线上录播课为主,重点准备5月的统考就行。2年下来总花费不到2万,但只能拿单证。
这两个案例说明:武大在职读研有两条路——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具体怎么选要看三个关键点:
第一看证书需求:
需要硕士学历+学位选非全(双证)
只要硕士学位选同等学力(单证)
第二看时间成本:
非全必须参加12月联考,录取后要修满32学分,周末必须到校
同等学力免试入学,5年之内通过统考即可,课程可线上完成
第三看经济能力:
非全学费普遍在4.8万-9.8万(管理类最贵)
同等学力整体费用控制在2万左右
我强调一点三个容易踩的坑:
1. 不要被"免联考"忽悠,同等学力申硕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参加全国统考
2. 武大官网上明确写着:所有专业都不承诺“抱过”,遇到这种宣传直接拉黑
3. 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热门专业,但招生名额比去年少了15%
关于申请流程,记住这5步:
1. 官网下载《同等学力课程班报名表》
2. 准备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扫描件
3. 缴纳6000元课程班学费(可开发票)
4. 等教务老师通知开通学习账号
5. 每年3月在"学信网"注册统考信息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如果单位不卡学历证,同等学力性价比更高;需要积分落户或者评职称的,建议咬牙考非全。武大的牌子在华中地区确实好使,我去年升职时领导明确说:"同等学力和全日制在我们这效力一样"。
武汉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新调整
一、学费调整概况:哪些专业有变化?
2024年,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整体有小幅上涨,主要和教学成本、实践资源投入增加有关。不过不同学院调整幅度差异挺大,有的专业和去年持平,有的涨了10%左右。比如经管院的MBA项目,去年学费是16.8万,今年涨到18万;而法学院的法律硕士(非全)学费维持在4.5万/年,没啥变化。
这里提个醒:部分专业虽然学费涨了,但奖学金和校企合作资助的力度也加大了,报名前可以多关注学院官网的补贴政策。
二、各专业学费明细(2024版)
直接上干货!根据武大研究生院最新公示,整理了热门专业的学费清单:
1. 经济与管理学院
MBA:18万(全程)
MPAcc(会计专硕):12.8万(全程)
EMBA:36.8万(全程)
2. 计算机学院
电子信息硕士:4万/年(学制3年)
3. 法学院
法律硕士(非法学):4.5万/年(学制3年)
4. 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管理硕士:3.2万/年(学制2年)
5.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硕士:5万/年(学制2年)
注意:艺术类、医学类非全专业学费较高,比如口腔医学硕士全程费用约15万,建议提前和招生办确认细节。
三、缴费方式与分期政策
武大非全学费一般分学年缴纳,也支持对公转账或线上支付。手头紧的同学可以申请分期,比如MBA项目允许分3次付清(首次缴费50%,剩余分两学年交)。个别学院还和银行合作推出低息助学贷款,最高能贷学费的70%,具体可以打电话问教务老师。
四、值不值?听听在读生的看法
“贵是贵了点,但周末上课能兼顾工作,老师还会带项目实战,资源确实好。”——一位2023级MBA学员这么说。从性价比看,武大非全的工科专业(比如计算机、工程类)学费相对亲民,且校企合作机会多;管理类虽然贵,但校友圈和职业推荐的优势明显。如果冲着学历提升+本地资源,还是划算的。
五、几个省钱的“野路子”
1. 早鸟优惠:部分学院对提前报名(比如前100名)的学生减免5000元;
2. 单位报销:很多国企、事业单位有在职深造补贴,入学前记得找人力部门盖章申请;
3. 蹲二手教材:专业课书籍可以在学生群淘学长学姐的旧书,能省下一两千。
六、报名前必问的3个问题
1. 学费是否包含教材费、实践考察费?(有些专业额外收2000-5000不等)
2. 如果中途退学,学费退不退?按什么比例退?
3. 寒暑假上课是否安排住宿?住宿费多少?
武汉大学各学院招生办电话都能在官网查到,建议直接咨询,避免被中介忽悠。
对了附上2024年非全研究生报名时间节点:网上申请10月8日开通,12月底统考。想报名的同学,赶紧对照学费表盘算盘算,把材料准备起来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