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要花多少钱?"今天我就把全国热门院校的学费整理成表,看完你就知道怎么选了!
先上干货:985院校非全学费普遍在5万-20万之间。比如北师大教育硕士6.8万/2年,中山大学MBA要19.8万。双非院校便宜些,像首经贸金融专硕全程4.5万,浙江工业大学3万就能读工程硕士。注意看三点:1.官网标注的学费是否含教材费 2.住宿费另算的要加预算 3.部分专业第二年开始会涨学费。
我强调一点2025年要考研的: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大等6所院校已发布学费调整通知,管理类专业预计涨15%左右。有个省钱诀窍:选择3月前缴费可享早鸟价,比9月开学再交省5000-1万。同等学力申硕更划算,像人大的企业管理方向全程3.2万,还能分期付款。
建议把目标院校近3年学费走势做成折线图,避开"学费刺客"。去年有个朋友报了某211新开的数字经济专业,结果第二年学费直接翻倍。记住要打学校招生办电话确认这三个问题:有没有企业合作补贴?能不能申请助学贷款?退学时的退款比例?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有哪些
一、基本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样,属于“统招统分”的学历教育,所以报考门槛不低。想报名,先看这三条硬杠杠:
1. 国籍和品德: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2. 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的体检要求,比如部分专业对视力、听力等有特殊规定。
3. 学历要求(满足一条即可):
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应届生需在录取前拿到毕业证);
专科毕业满2年(从毕业到录取当年入学前);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原学校同意)。
注意:部分管理类专业(如MBA、MPA)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专科毕业满5年、硕博毕业满2年才能报考。
二、特殊专业附加条件
除了基本条件,部分专业还有额外限制:
医学类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一般要求本科是医学相关专业,且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专科生报考可能需要附加规培经历或职称证书。
法律硕士(非法学):要求本科专业不能是法学,而法律硕士(法学)则相反。
教育类、艺术类:部分院校要求提供作品集或相关从业证明。
划重点:报考前一定要仔细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不同学校对同一专业的要求可能有差异,比如有的学校接受跨考,有的则明确限制专业背景。
三、报名流程和时间节点
1. 预报名(9月下旬):主要针对应届生,但往届生也可以参加,提前填写信息。
2. 正式报名(10月5日-25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注册报名,生成报名号才算成功。
3. 现场确认(11月上旬):核对信息、采集照片,部分省份已改为网上确认。
4. 初试考试(12月倒数第二周周末):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5. 复试调剂(次年3-4月):初试过线后参加院校复试,未过线可申请调剂。
避坑提醒:报名时选“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且确保工作单位支持(部分院校要求提供在职证明)。
四、考试内容与难度
初试科目:
管理类联考: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数学、逻辑、写作,共200分);
非管理类:政治、英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500分)。
复试内容:笔试+面试,重点考察专业能力、英语口语和综合素质。
实话实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采用同一套试卷,国家线也一样,不存在“花钱就能过”的说法。尤其是热门专业(如教育学、计算机),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全日制。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学费与学制:
学费普遍高于全日制,一般2-5万/年,MBA等专业可能高达10万以上;
学制多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如因工作原因可申请延长)。
2. 上课方式:周末班、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为主,部分院校开设网络辅助课程。
3. 证书含金量:毕业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但证书会注明“非全日制”。考公、评职称与全日制同等效力,个别企业招聘时可能存在偏见。
六、适合报考的人群
在职人员想提升学历但不想辞职;
职业晋升遇到学历门槛(如教师评职称、医生晋升);
想转行但缺乏专业背景(如跨考法律、教育);
需要拓展行业人脉资源(尤其MBA考生)。
个人建议:如果单纯为了拿证,不如选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但只有学位证);如果时间充裕且想换赛道,全日制性价比更高。
学姐提醒:每年都有考生因错过报名、选错专业、材料不全导致失败。现在就去研招网查最新招生简章,列个清单逐项准备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