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工科老铁在问,想考个在职硕士又不想参加联考,工业催化方向有哪些学校能报?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最新情况。这种同等学力申硕特别适合天天倒班没时间复习的在职党,不用辞职就能拿硕士学位,关键是入学不用考试,这对工作七八年的老工程师太友好了。
根据教育部最新备案信息,2024年还能招生的有8所靠谱院校,建议大家重点关注:
1. 华东理工(双一流学科):
化工特色强校,催化方向有煤化工和石油催化两个实验室,学费3.2万/2年,每月集中上课3天。重点是可以先跟导师做项目再选方向,特别适合不确定研究方向的学员。
2. 大连理工(211重点):
船舶催化方向全国独一份,学费便宜(2.8万全程),但要求有3年以上化工相关工作经验。有个隐藏福利:跟大连化物所联合培养的学员可以共用实验设备。
3. 浙江工业(省属重点):
环境催化是王牌,学费分2年交(首年1.8万),特别适合长三角地区的打工人。他们有个"周末+寒暑假"的灵活授课模式,厂里三班倒的也能协调开。
4-8. 还有天津科技、青岛科技、武汉工程、南京工业、沈阳化工这五所,学费都在2-3万区间,学制2-3年不等。其中沈阳化工对北方老铁最友好,开设有在线直播课,东北大雪天不用折腾上课。
要特别注意这三个新变化:①从今年开始所有院校必须签定向协议,②论文阶段新增预审环节,③催化类课题必须要有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议选校企合作项目多的学校,像华东理工跟中石化有联合培养计划,毕业课题直接用企业真实项目。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别光看学校排名,重点看导师有没有横向课题。我认识个师兄在青岛科技读的,跟着导师做塑料催化降解项目,还没毕业就被环保公司挖走了。现在催化工程师待遇真不差,新能源车企都在抢人,年薪20万起步妥妥的。
工业催化硕士就业现状:这几个城市岗位最缺人
一、杭州:新能源产业催生岗位需求
杭州不仅是互联网大本营,这两年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也相当猛。从锂电池材料到氢能催化,本地企业像格林美、华友钴业都在扩产,对催化技术人才的需求直线上升。
岗位特点:研发岗多集中在萧山、钱塘区的产业园,企业更看重项目经验和动手能力,应届生起薪一般在12-18K。
生活适配:杭州落户政策宽松,硕士直接走人才引进,租房还能申请补贴,适合想扎根长三角的同学。
二、宁波:石化下游产业缺技术骨干
宁波的镇海炼化、大榭开发区是全国石化重镇,这两年企业转型做高端催化剂和环保工艺,急需催化专业人才“补位”。
岗位特点:除了传统石化企业,一些中小型科技公司也在招人,比如做工业废水催化处理的初创团队,这类岗位更灵活,适合想快速积累经验的人。
本地优势:宁波生活成本比杭州低,房价友好,硕士入职三年左右就能考虑买房。
三、青岛:海洋化工+环保双赛道发力
青岛的产业标签不仅是啤酒,海洋化工和环保材料才是隐藏的“大招”。像海尔生物、海湾集团这类企业,近几年在催化剂回收、海洋防腐材料上投入很大。
岗位特点:企业偏向招有化工背景的催化硕士,特别是熟悉材料表征技术的(比如XRD、TEM),面试时很加分。
地域福利:青岛对硕博人才有一次性安家费(10-15万),部分企业还提供公寓或住房补贴。
四、西安:军工配套催化项目需求旺
西安高校资源丰富,但本地催化岗位主要集中在军工配套和航空航天领域。比如西北化工研究院、航天六院的项目组,常招催化专业的人做燃料催化剂或特种材料研发。
岗位特点:这类单位更看重专业对口,研究方向如果是多相催化、催化剂制备的,投简历命中率很高。
生活提醒:西安物价低,但国企薪资涨幅慢,适合求稳的同学。
五、成都:锂电池产业链“抢人”最积极
成都的锂电产业这两年像坐上了火箭,宁德时代、璞泰来都在这里建厂,催化硕士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正负极材料研发和工艺优化。
岗位特点:企业招聘时特别关注论文或项目是否涉及锂电相关催化,有实习经历的话优势明显。
本地彩蛋:成都部分开发区给硕士学历的职工提供子女入学优先政策,对拖家带口的人很友好。
给应届生的几点建议
1. 别光看薪资:一线城市工资高,但竞争激烈,新一线城市的企业可能给股权或项目奖金,长远看更划算。
2. 实习决定方向:如果研二暑假有机会,尽量去目标行业实习,企业留用率比秋招高很多。
3. 关注细分领域:比如燃料电池催化剂、生物质催化转化,这些方向目前人才少,岗位溢价高。
说一千,道一万提一嘴,选城市的时候多看看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比如你在青岛做海洋防腐材料,周围可能有十几家供应商和合作高校,这种环境对工作的助力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