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事在办公室天天念叨想读研,但总担心耽误工作。我直接甩给他一句:"现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都火了三四年了,你咋还跟个小白似的?"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在职人员怎么选到靠谱的读研方式。
先给研友们儿划重点:现在国家认可的在职读研正规渠道就5种,可别被机构忽悠瘸了。第一种是参加统考的非全研究生,这个得和应届生一起考,12月底笔试,3-4月复试,毕业拿双证,学费从3万到30万都有,像MBA这种热门专业最烧钱。第二种是同等学力申硕,先入学后考试,说一千,道一万拿硕士学位单证,适合单纯想提升学历的。
第三种是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免联考项目要擦亮眼,去年教育部刚曝光了37个假项目。第四种是研修班,注意!这个只能拿结业证,不是学历教育。第五种是海外在线硕士,疫情期间火起来的,但得看留服能不能认证。
说到这儿得提醒各位:千万别信什么"免考保录取"的鬼话!去年我表弟花8万报了个所谓“抱过”班,结果机构跑路了。现在正规院校的招生简章在研招网都能查到,自己动手查比啥都靠谱。
好多朋友问:"非全研究生到底值不值?"这么说吧,你要是国企事业单位的,双证确实能评职称;但私企的话,可能更看重实际能力。我邻居家闺女去年考上北师大心理学非全,现在边读书边在心理诊所实习,这不就两全其美?
给童鞋们儿提个醒:选专业要看授课方式。像计算机这类实操性强的,很多学校周末都要线下课,异地考生真扛不住。建议优先选本地的985/211,去年有个在深圳的学员报了武汉大学,结果每周末打飞的上课,半年就扛不住了。
对了说个实用干货:想省钱就选冷门专业。比如农业硕士,虽然听着不洋气,但分数线低、学费便宜,考公考编照样能用。去年我们公司前台小妹就考上了华中农大,现在都调人力资源部当主管了。
在职博士学费一览表:各院校最新收费标准汇总
近期,有不少考在职研的朋友都在打听在职博士的学费,尤其是2024年各院校的新标准。今天就给大家唠唠最新的行情,手把手教你看懂学费里的门道。
一、985/211院校最新收费单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博士项目今年调整到28万/全程,比去年涨了1.5万。北大教育学院的教育领导力方向维持26万没变,但新增了5000元的新生指导费。上海交大的工程博士项目分两档:校企联合培养的22万起,纯学术方向的19万封顶。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些名校现在都要求预缴3-5万的学位论文指导押金。
二、地方重点大学价格对比
广东的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涨得明显,从18万调到21万。西安交大的能源动力专业性价比突出,三年15.8万还包了两次国际研讨会费用。武汉理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有个隐藏福利——企业合作生源能申请5-7万的课题补贴。
三、行业特色院校特色收费
中国传媒大学的影视制作博士独创"阶梯式缴费",前两年每年6万,第三年论文阶段只收3万。首都经贸的金融学博士搞起了"成果抵扣",发篇CSSCI能抵8000学费。最有趣的是中国美院的艺术学博士,允许用作品参展抵扣部分费用,去年有位学员用威尼斯双年展的入选作品直接免了2年学费。
四、掏钱前必看的细节
1. 住宿费别漏算:北京高校的博士公寓普遍涨到1500-2000/月
2. 教材费猫腻多:有的学校把电子资源打包收费,多的能要到8000
3. 出国访学成本:英国短期访学标配3-5万,记得看是否含在学费里
4. 实验室使用费:工科专业常有这项,清华的精密仪器实验室每小时收200
五、省钱小妙招
抓住这三个缴费节点能省不少:3月前报名享早鸟优惠(普遍95折)、组团三人报名砍价空间大、国企事业单位员工别忘了申请继续教育补贴。有个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去年读华北电力大学的博士,单位直接报销了70%学费。
选学校时别光看学费数字,重点对比这三个指标:导师每月实际指导次数、毕业答辩通过率、往届生课题经费支持力度。河北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虽然学费贵2万,但人家给每个学生配1.5万课题启动金,这账得算明白。
现在不少学校开通了学费分期,比如复旦支持12期免息,浙大允许用公积金抵扣。不过要留神分期手续费,有的银行合作方案看着划算,实际年化利率能到4.5%。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