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私信问"老师,现在考在职博士到底能不能毕业哈?"作为一个带过上百名非全博士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给结论:能不能毕业,关键看您属不属于这三类人。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毕业率问题。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3年非全日制博士延毕率高达67%,但有意思的是,像社科院、北师大这类老牌院校,按时毕业率反而能达到43%。这说明什么?选对学校比盲目报考重要得多。
现在各高校对非全博士的培养标准越来越严。去年某985高校一次性清退了21名超期未毕业的在职博士,这些学员里有企业高管,也有机关领导。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花钱就能买文凭",结果论文开题就被毙了三次。
重点来了,哪些人真的不适合读非全博士?第一类是企业中层想转高校教职的,现在公办院校根本不认非全学历。第二类是工作强度996的互联网从业者,根本挤不出时间做科研。第三类是英语四级都没过的,现在博士论文外审必查英文文献综述。第四类是单纯想混人脉的,现在博士课程都是线上答辩。第五类是预算20万以下的,现在一线城市985院校非全博士学费普遍在25万起。
那怎么选学校才能提高毕业几率?记住三个诀窍:一看导师是否带过在职学生,二看论文答辩次数(超过3次的慎选),三看往届毕业生去向(企业高管多的比机关干部多的靠谱)。比如华东某高校的非全项目,专门开设周末集中答疑,还配双导师(学术+企业),这种才是真为在职人员考虑的。
亲情提示,2024年教育部新规要求所有博士学位论文必须上传学术平台公示,这意味着论文代写这条路彻底堵死了。前几天还有个学员跟我哭诉,花8万找的枪手写的论文查重率89%,现在连学位申请资格都被取消了。
在职博士学费相差十倍!这五类学校千万别选贵了
跟朋友一同事聊天,他正为读在职博士选学校发愁。同一专业的学费从三万到三十万都有,有的学校收费能差出十倍!今天就跟研友们儿唠唠,哪些类型的学校容易踩坑,手把手教你怎么选才不吃亏。
第一类:名气大≠性价比高
北京某985高校的在职博士项目,管理类专业学费28万起步。而邻省重点大学的同类项目,师资不比前者差,学费只要8万。别光盯着牌子,多打听实际课程安排和导师资源。有些名校把在职项目外包给机构,教学质量反而没保障。
第二类:行业特色院校有惊喜
像电力、石油系统的直属高校,针对本系统职工读博常有补贴。某电力大学在职博士对本企业员工只收成本价3万,对外却要15万。要是本身在相关行业工作,这类学校能省下一辆车钱。
第三类:小心"校区“骗局”"
某知名高校深圳校区招在职博士,学费比本部贵40%。招生老师不会主动告诉你,毕业证上根本不写校区!选这类项目前,务必查清学位认证是否和总部完全一致。
第四类:合作办学要验底细
打着"中外联合培养"旗号的项目最坑人。去年有学员报了个某大学和美国高校合办的项目,交完18万才发现美方学校根本没认证资质。记住:教育部涉外监管网能查合作项目备案,查不到的千万别碰。
第五类:新开专业谨慎入坑
某高校去年新设人工智能在职博士,学费25万还承诺推荐工作。结果上课用的还是三年前的教材,所谓的"企业导师"根本没露过面。新专业往往师资没到位,不如选有5年以上培养经验的老牌专业。
选学校时记得三招:
1. 上学校官网查历年录取公示,看真实学费标准
2. 混进在读生微信群,打听实际教学质量
3. 对比3所以上学校的课程表,看师资配比
学费贵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不一定差。关键要摸清学校的收费构成——有的学校把实践考察、论文指导都单收费,对了杂费比学费还高。“老江湖”的经验是:直接找招生办要完整费用清单,白纸黑字写进协议才靠谱。
亲情提示一句:那些承诺"“抱过”"、"免考试"的学校,99%都是割韭菜的。正规在职博士都要参加统考和复试,碰上不考试就能读的,赶紧跑!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