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在问:"广东财经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2022届工商管理非全毕业生,我用亲身经历给大家算笔明白账。
先说最实在的学费问题。我们那届学费是每年3.8万,三年下来11.4万。但实际支出远不止这些:周末往返广州的交通费每月800左右,学校食堂吃顿饭15-20块,加上偶尔的教材费和考前冲刺班,三年总花费在15万上下。这里要提醒想报名的朋友,今年学费已经涨到4.2万/年了,建议直接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最新标准。
上课安排比想象中灵活。我们专业是每月集中上4天课(周五到周一),确实遇到过临时调课的情况。建议提前和单位打好招呼,我们班有同学就因为频繁请假被扣了年终奖。特别要注意的是,广财大要求出勤率必须达到80%以上,缺课太多真的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关于证书含金量,毕业时拿的是和全日制一样的双证(学历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但要注意证书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我们班35个同学里,有4个考公的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但国企晋升时确实遇到个别单位不认可的情况。建议报考前先了解自己单位的晋升政策。
给准备报考的5个实用建议:
1. 提前存好15-20万备用金(包含学费和生活费)
2. 找导师要课表,尽量选离家近的教学点
3. 重点关注中级职称评审政策(部分专业可缩短评审年限)
4. 英语基础差的要提前备考,我们班有7人卡在英语统考上
5.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8%以下,比全日制还严格
现在回头看看,虽然过程辛苦,但系统学习了管理知识,认识了不少各行业的同学。要说后不后悔,关键看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单纯想混文凭可能会失望,但愿意踏实学习的会有收获。
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在广东找工作会被歧视吗?
一、先看官方态度
教育部早就有红头文件明确: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广东人社厅2022年专门发过通知,要求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得设置"全日制"门槛。广州、深圳的公务员招考这两年也把非全纳入了报考范围。政策层面确实在铺路,但现实情况呢?
二、企业招聘实况摸底
我特意问了几家企业的HR朋友:
国企单位:现在基本一视同仁,尤其是技术岗更看重项目经验
外企公司:学历只看硕士层次,不问学习形式
中小私企:部分老板还有老观念,但大趋势在转变
有个做互联网招聘的朋友说得实在:"现在除了个别传统行业,谁还纠结这个?项目经历比证书上的学习形式实在多了。"
三、“老江湖”的真实经历
我表弟就是华南师范的非全硕士,去年在东莞找到份月薪1万8的算法工程师工作。他说面试时根本没人问是不是全日制,反而对他工作三年后读研的经历特别感兴趣。还有个做HR的学员透露,他们公司录用的5个硕士里,3个都是非全的。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简历别写"非全日制",直接写"硕士研究生"
2. 遇到追问学习方式的,要理直气壮:"教育部认可的同等效力学历"
3. 重点突出工作经验+学习成果,比如"在职期间完成XX项目研发"
4. 准备作品集或成果展示,用实力说话最管用
五、广东地区特别优势
大湾区企业对创新人才的渴求程度远超其他地方。东莞有家制造企业的HR总监跟我说:"我们宁要有行业经验的非全硕士,也不要刚毕业的全日制生。"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兴领域,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学历是敲门砖,能力才是铁饭碗。与其纠结证书上的学习形式,不如多琢磨怎么把读研期间学的本事转化成工作能力。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最认的还是真本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