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老师,东北师大的在职研究生毕业到底能挣多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废话不多说:具体数字因人而异,但根据近三年跟踪数据,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平均到手薪资在6500-8500区间,理科类普遍高出20%左右。

先说说几个直接影响薪资的关键点:

1. 专业选择最关键:学科教学类毕业生进公办学校的,现在普遍有事业编保底工资;而像应用心理、公共管理这些专业,往企业发展的同学年薪过10万的也不少见

2. 工作城市差异大:留长春工作的毕业生,中小学教师岗每月实际到手约5500;去南方发展的同学,深圳某民办学校给到年薪15万还包住

3. 原有工作基础很重要:我们有个学员本身是国企中层,读完教育管理硕士后顺利晋升,薪资涨幅倒不算大,但职务津贴直接翻倍

东北师大在职研的三大优势:

• 授课时间灵活:周末班+寒暑假集中班,去年疫情最严重时还开通了线上补课

• 校友资源丰富:基础教育领域的人脉圈,很多同学在读期间就拿到了优质学校的面试直通卡

• 性价比突出:教育硕士全程学费3.8万,比同级别师范院校低15%左右

别忘了2025级考生:现在报名要注意新出的实践考核要求,必须完成120课时的基础教育观摩,这个直接影响毕业证发放时间。建议在职老师选择自己任教的学校作为实践基地,能省不少事。

对了说句大实话:读在职研不是加工资的万能钥匙,但确实是评职称的硬通货。去年毕业的张老师,评上一级教师后每月岗位工资多了860块,公积金也跟着涨了,两年差不多就把学费挣回来了。

东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这六类人要注意

东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这六类人要注意

第一类:学历不达标的人

东北师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门槛是学历。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名;专科毕业的同学需要毕业满2年(从毕业到录取当年入学前),并且最好有相关工作经历或发表过学术成果。如果是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等非全日制本科的学历,只要能在学信网查到,且已经拿到毕业证,一般也符合要求。但个别专业可能会额外加试科目,建议提前查清楚。

第二类:工作年限不够的人

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部分专业明确要求有工作经验。比如教育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通常要求本科毕业3年以上或专科毕业5年以上。如果你刚毕业一两年就想报这类专业,大概率会被卡住。不过像学科教学、文学类等偏理论的专业,可能对工作年限要求宽松一些,具体看每年的招生简章。

第三类:跨专业报考没准备的人

东北师大虽然允许跨专业报考,但有些专业会“隐性设限”。比如学科教学(语文)可能优先录取本科是汉语言文学的同学;心理学专业可能要求有相关课程基础。如果你完全没接触过目标专业,复试时容易被导师问住。建议提前联系学长学姐,了解专业偏好,或者找点入门书籍补补课。

第四类:年龄偏大的人

虽然学校没有明文规定年龄上限,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录取时会有“隐性年龄线”。尤其是需要调档案的专业(比如部分定向就业项目),超过35岁的考生可能会被建议选其他培养方式。不过如果你工作稳定、经验丰富,年龄反而可能成为加分项,关键看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

第五类:政治条件不符合的人

这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报考者必须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如果有过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或者在体制内单位工作但被处分过,可能会影响政审环节。另外,部分专业(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员身份有偏好,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党员在复试时可能有微弱优势。

第六类:没搞清报名流程的人

东北师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分为两步:10月份在研招网填志愿,11月到指定地点现场确认(带身份证、学历证、工作证明等材料)。很多人卡在“工作证明”上——如果是自己创业或自由职业,需要找单位盖章或提供社保记录。另外,报考教育类专业的同学要注意,部分方向需要提供教师资格证或在职教师证明,千万别漏了!

亲情提示大家,每年招生政策可能有微调,务必去学校官网下载最新简章核对。如果实在拿不准,直接打学院招生电话问清楚,比网上查来的信息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