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陇川上班族的私信:"想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作为经历过在职考研的“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陇川地区的非全班级那些事儿。全文无广告,重点说三件事:哪些人适合报?要花多少钱?怎么“防坑”?

一、陇川非全班级适合哪三类人?

1. 体制内工作人员:卫生院护士小张去年报的同等学力申硕班,现在评中级职称不用排队了

2. 本地企业中层:建材公司王主管周末上课,学费公司报销70%

3. 宝妈群体:幼儿园老师李姐带娃读的免联考国际硕士班,寒暑假集中授课

二、费用明细表(2024最新)

▌同等学力申硕班:1.8万/年(含论文指导)

▌管理类联考班:3.6万/年(周末面授)

▌国际硕士班:5.8万全程(线上+集中面授)

注意:教材费、考试费另算,报班前要问清是否有二次收费

三、“上岸人”的血泪教训

1. 警惕"“抱过”班":某机构收3万承诺保录取,结果跑路了

2. 上课地点猫腻:某校宣传"陇川授课",实际要去市里上课

3. 学位认证问题:报读前要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去年有学员读的野鸡大学

四、报考必备材料清单

① 身份证复印件3份(正反面)

② 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盖公章)

③ 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

④ 2寸蓝底证件照(建议穿正装拍)

别忘了:今年陇川职教园新开了考研自习室,带空调和食堂,在职备考的同学可以去蹭座位,记得早上8点前占座。

云南地区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攻略:这3类人最容易踩坑

云南地区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攻略:这3类人最容易踩坑

第一类:没搞懂政策就冲的“佛系考生”

云南本地的高校虽然多,但非全专业的招生名额、报考条件每年都有调整。比如有的学校要求必须提供本地工作证明,有的专业突然停招,甚至部分院校会优先录取定向就业的考生。

去年有个朋友就是吃了这个亏——他看中了昆明某高校的MBA项目,结果报名时才发现需要单位盖章的定向培养协议,说一千,道一万只能临时换学校,差点错过报名时间。

“防坑”建议

1. 紧盯目标院校官网,尤其是每年8-9月的招生简章更新。

2. 直接打电话给研招办,问清楚“是否接受非定向”“是否需要社保记录”等细节。

3. 别光看名校,云南本地的师范类、理工类院校的非全专业性价比其实很高。

第二类:把非全当“水硕”的拖延党

有些人觉得非全日制研究生“好混”,以为周末随便上上课就能毕业。结果开学后发现:每周末雷打不动要去学校签到,期末论文查重率卡得比全日制还严,更别说云南部分高校要求必须发一篇小论文才能毕业。

举个真实例子:大理一位中学老师报了教育管理专业,结果每周五下班后赶高铁去昆明上课,周日晚上再返回,坚持了半年实在扛不住,对了只能休学。

“躲坑”建议

1. 提前算好时间成本:云南高校的非全课程大多集中在周末或寒暑假,跨地州上课的要慎重。

2. 毕业论文别拖!很多导师带的学生多,拖到对了一学期很可能排不上指导档期。

3. 理工科慎选!实验数据、项目实践这类要求,在职人员很难协调。

第三类:盲目选专业的“跟风族”

云南地区最火的非全专业集中在管理类(MBA/MPA)、教育类,但千万别只看热度。比如有的同学为了考公方便选了MPA,结果发现云南某些岗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研究生”;还有人跟风报会计专硕,结果数学基础弱,考了三年还没过线。

“躲坑”要点

考公考编的,先查近三年岗位表,确认非全学历是否被认可。

数学差的避开199管综联考类专业,优先选教育、社会工作等偏文科方向。

云南本地特色专业其实更吃香!比如民族学、生态旅游管理,竞争小且就业对口率高。

亲情提示一句:云南各校的学费差异很大,比如某高校的心理学非全全程3万,而同城的另一所高校同专业可能要6万。交钱之前一定上官网查公示文件,小心被中介忽悠多交“代报名费”。如果今年没准备好,不如踏实工作攒经验,明年再战——毕竟,适合别人的路,未必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