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学费会不会是个坑?"作为“上岸人”,今天我就把大家最关心的学费问题、报考注意事项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先说大家最在意的学费问题。上海交大2024年非全研究生学费确实不便宜,像工商管理硕士(MBA)要32.8万起,但工程管理硕士(MEM)只要18.8万。这里有个重要提示:千万别只看总学费!有些专业看似便宜,但学制长达3年,平摊下来每年也要6万多。建议大家登录学校官网查最新《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专业代码、培养方式、住宿政策都写得明明白白。
报考时有5个关键点要注意:
1. 别被"免联考"忽悠,上海交大所有双证非全都要参加12月统考
2. 看清楚上课方式,有的专业每月集中4天面授,上班族要提前协调
3. 应届生不能报非全!必须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4. 奖学金覆盖率不足10%,要做好自费准备
5. 部分专业要求提前面试,材料审核会卡本科成绩单
我强调一点2025年考生:这两年招生政策变化快,去年计算机专业突然取消非全招生,好多备考的同事措手不及。建议大家同时准备2-3个备选院校,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关于同等学力申硕,有个冷知识:上海交大现在只接受本校课程班学员申请。也就是说,想拿学位证必须先在他们的继续教育学院修满学分,这点和很多211院校不同。建议基础薄弱的考生优先考虑华师大、同济的非全项目,考试难度相对低些。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读非全最怕跟风报名。我同事一姐妹去年报了交大金融硕士,结果每周往返松江校区累成狗,对了论文没写完白扔20万。大家一定要结合通勤时间、工作强度量力而行,毕竟在职读研是场持久战。
同等学力申硕到底值不值?“上岸人”分享3点真实感受
一、当初为什么选同等学力申硕?
我29岁那年,公司内部竞聘管理层,明明业绩达标,却因为学历卡在本科被刷下来。辞职脱产考研?房贷车贷压着根本不敢想;参加全国统考?英语政治早忘光了,下班累得只想躺平。后来听同事说,他姐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拿了硕士学位,这才开始研究这条路。
说白了,选它就图三点:
1. 不用辞职:周末上课或网课,工作和学习能兼顾
2. 入学门槛低:大专就能报名研修班,本科有学位就能申硕
3. 成本可控:我们学校全程学费3万2,比动辄十几万的MBA便宜多了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走这条路?
千万别听机构忽悠“适合所有人”!从我身边的例子看,真正用上这个学位的就两类人:
体制内评职称:医院王医生用这个学位提前两年评了副高,每月工资多1800
行业有硬性门槛:会计所刘哥靠这个跨过了项目经理“硕士优先”的门槛
但如果你指望靠它直接跳槽到名企、落户加分,实话实说,很多单位不认单证(只有学位证无学历证),不如直接考非全。
三、“上岸人”才懂的“隐形坑”
1. 别小看统考英语:我考了三次才过!虽然及格线60分,但试卷难度接近四级,工作后没碰英语的人得脱层皮
2. 论文比想象中难:导师完全按全日制标准要求,开题被毙了两次,熬夜改数据是常态
3. 同学圈子和预期不同:班里三分之一是40+的前辈,扩大朋友圈子的作用有限
四、掏心窝子的建议
如果你符合这些情况,可以试试:
✅ 单位明确认可单证硕士
✅ 只需要学位证解决眼前问题(如职称、岗位晋级)
✅ 每天能挤出2小时学习
但下面这些朋友要慎重:
❌ 想用硕士学历考公考编(多数岗位要求双证)
❌ 指望靠它实现职业转型
❌ 自学能力差、拖延症晚期
我们同批32个学员里,最终拿到学位的只有19人。那些中途放弃的,多半是低估了英语统考难度,或者工作太忙没空写论文。所以哈,千万别信“免试入学=躺着拿证”,该吃的苦一点不会少。
对了说个真事:去年我们部门招人,有个小伙子的简历写着“同等学力申硕中”,领导特意问我:“这种是不是花钱买证?”你看,偏见依然存在。所以值不值,关键看你用它来干什么——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值,单纯为面子就算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