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听见两位老师边吃饭边吐槽:"现在非全研究生学费都涨到8万了,我带的几个学生天天纠结要不要报"。作为从事学历规划5年的"老油条",我手机里存着全国237所院校的最新招生简章,今天就跟研友们儿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
先给大家看组硬核数据:2024年非全硕士平均学费较去年上涨18%,重点院校管理类专业普遍突破12万。而同等学力申硕这边,985院校的研修班学费还维持在3-6万区间。不过注意了!这里有个巨坑——某知名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研修班,表面收费4.8万,实操环节还要另交2万实训费,这种隐性消费一定要提前问清楚。
说到考试难度,去年某双一流大学非全会计硕士的录取数据很说明问题:联考通过率21%,复试淘汰率高达67%。而同等学力申硕的统考通过率稳定在72%左右,不过要提醒的是,这个考试允许四年内累计通过,我有个客户考了三次终于拿下英语,现在照样拿到了硕士学位证。
三类人真的不适合读非全:
1. 月薪低于8000还背房贷的(除非单位全额报销)
2. 天天加班的996打工人(根本抽不出时间写论文)
3. 想靠证书直接升职加薪的(现在企业更看重真本事)
免联考硕士这两年突然火起来,但我要泼盆冷水:教育部公示的66家正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真正不需要参加统考的只有9个,且都要求雅思6.0或托福80分以上。上周刚帮一位客户退回了某机构的6.8万定金,他们宣传的"免试入学"根本就是违规操作。
给准备报名的朋友三个忠告:
① 今年新增的"乡村振兴专项"非全计划,农业院校降分15%录取
② 同等学力申硕想拿学位证,必须发表论文或做科研成果
③ 非全硕士毕业证会注明学习方式,但学位证与全日制完全一致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我表弟在县医院工作,去年同时报了非全公共卫生硕士和同等学力申硕。结果非全复试被刷,反倒用同等学力申硕的学位证评上了中级职称。所以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职博士申请“防坑”门道:哪些所谓"免联考"项目根本不认证?
几年,不少在职人员为了提升学历盯上了博士申请,尤其是一些宣传“免联考”“轻松拿证”的项目。但这里头的水,可比你想象的深多了。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哪些项目看着诱人,实际上根本不靠谱。
一、别被“免联考”三个字忽悠了
很多机构把“免联考”包装成省时省力的捷径,说什么不用参加统考、直接面试入学。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正规的国内博士培养都必须在教育部备案,就算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同等学力申博,也得通过学位办审核。那些完全不需要任何考核流程的,十有八九是野鸡项目。
去年就有人踩过坑:某机构推的“企业管理博士班”,承诺交钱就能注册学籍,结果发的证书在学信网根本查不到。学员跑去理论,对方竟然说“这是国际认证文凭”,实际上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门槛都够不着。
二、这三类项目要绕着走
境外院校“超短学制班”:号称1年拿博士学位的,基本都有猫腻。正规海外博士最快也要2.5-3年,还得保证出境学习时间。有些东南亚项目全程网课就能毕业,这种文凭拿回来认证铁定不过关。
国内机构“校企合作班”:某些培训机构打着高校旗号招生,实际上只是蹭个场地。报名前一定要直接联系学校研究生院核实,别信中介的一面之词。
打着“国际认证”旗号的课程班:注意区分课程结业证和学位证的区别。很多项目结束后发的所谓“博士课程证书”,跟正经博士学位完全是两码事。
三、查认证的实用方法
遇到拿不准的项目,记住这两个硬核验证方式:
直接上学位网查招生简章备案信息,查不到的马上拉黑
境外院校去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核对白名单,不在名单上的学校就算发真文凭也认证不了
有个特别容易中招的情况要注意:有些项目确实是正规大学办的,但用的却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名义招生。这种博士文凭属于“非学历教育”,说白了就是进修经历,不能用于职称评定、考编落户。
四、这些细节最容易忽略
1. 看学费是否对公转账:正规项目都是直接汇款到学校账户,要求转给个人或第三方公司的赶紧跑
2. 问清楚导师资质:带博士的导师必须在本校有完整的招生资格,有些项目会找外校教授挂名
3. 留意上课时间安排:真正的在职博士课程通常会集中在周末或寒暑假,那种随时随地上网课的要留个心眼
对了说句大实话,现在国家对博士培养抓得越来越严。去年某985高校清理了37名超期未毕业的在职博士,连清华北大都在缩招非全博士。想走捷径的,很可能对了钱花了时间搭进去了,拿到的却是一张废纸。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