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用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岗位选择会不会受限制?"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这个问题,记得先收藏这份“防坑”攻略。
我明告诉你: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公务员招录中非全与全日制学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三点门道:
1. 岗位表备注栏要盯紧
去年省考就有典型案例:某市财政局岗位明明写着"研究生学历",却在备注里加了句"仅限全日制统招",这种细节不注意就容易白忙活。建议筛选岗位时用"非全日制"作为关键词二次检索。
2. 专业代码要对得上
去年有个学员考过同等学力申硕的法学专业,报名时才发现专业代码比岗位要求的多个字母,后来改报司法局才通过审核。提醒大家对照《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时要精确到六位代码。
3. 基层工作经历要算清
像遴选考试中要求"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非全读研期间的工作经历是可以累计计算的。但要注意有些单位要求"连续工作经历",这种情况读研期间的社保断缴可能影响资格。
关于备考策略,建议优先选择标注"国民教育序列"的岗位,这类岗位通常不限制培养方式。接触的几个成功案例显示,税务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岗位对非全学历接受度最高,去年某区税务局招录的8名研究生中,有3人就是非全学历。
需要我强调一点的是,打算走"免联考"途径拿学位的要谨慎。去年某学员读的某高校免联考硕士,考公时被认定不属于学历教育,只能以本科学历报考。建议选择学信网可查的双证项目,虽然要参加统考,但考公时更有保障。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公务员,这五类材料必须提前准备
大周末的接到老同学电话,说打算用非全学历考公,结果材料没备齐被卡在初审。我赶紧翻出自己去年备考时的文件袋,整理了五个绝对不能少的材料清单,今天全部分享给大家。
一、学历证明要双保险
去年街道办招考时,我亲眼见着隔壁桌小伙拿着毕业证复印件被退回。非全同学要特别注意:
1. 毕业证+学位证原件(缺一不可)
2. 学信网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3. 学校开具的定向/非定向培养证明(部分单位要求)
提前20天去学信网申请验证报告最稳妥,遇到寒暑假学校盖章难,可以找院系值班老师帮忙。
二、身份材料别犯低级错误
去年省考现场,有人拿着过期的临时身份证被请出考场。记住这三样:
1. 有效期内的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
2. 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复印件(报考户籍限制岗位必备)
3. 2寸蓝底证件照6张(建议穿正装拍,很多单位会直接用作入职照片)
三、报考资格证明尽早开
在职备考的同学特别注意!单位同意报考证明要这么准备:
国企/事业单位:找人事部开带红头文件的证明
私企:用公司抬头纸打印后盖公章
待业人员:到档案存放地开待业证明
千万别拖到报名截止前三天才找领导签字,我同事就遇到过部门经理出差耽误事的情况。
四、工作经历别写流水账
社保记录才是王道!去年某市直单位审核时,三个考生因为工作年限不足被刷。准备材料时:
1. 打印60个月的社保缴费明细
2. 劳动合同原件(每份合同的首尾页+盖章页)
3. 离职证明/在职证明(时间要连贯)
提醒:在私企工作的,记得让公司开带岗位说明的工作证明,有些岗位要求特定工作经验。
五、加分材料要亮出来
别小看这些"软实力"证明,去年某岗位说一千,道一万0.5分逆袭就靠这个:
党员:党组织关系所在支部开的证明信
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等原件
获奖证书:校级以上荣誉才有效
特殊技能:比如计算机三级证书、普通话甲等证书
重点提示:所有复印件都要手写"与原件一致"并签字,千万别用盖章代替,去年有考生因为这个细节被要求重新提交材料。
对了给大家提个醒,各区县审核尺度可能有差异,最好比公告要求多准备两份备用材料。提前把资料装进透明文件袋,别用订书机钉死,有些审核人员要单独收取某项材料。准备好这些,离成功报名就又近了一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