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工作党都在问:2025年想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个在职研究生,现在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上岸人”,我特意扒拉了官网文件和招生办最新消息,给研友们儿说说实际情况。
先说最关键的招生变动。2025年戏剧影视专业新增了周末直播课,这对外地学员绝对是重大利好。往年必须每月到校4天面授,现在改成"线上直播+寒暑假集中实践"的模式,连新疆、海南的学员都能轻松跟课。
学费方面确实有小幅上涨。编剧方向从往年的6.8万涨到7.2万,但有个隐藏福利——今年12月前报名的老学员,能按旧标准续费后续课程。建议已经修完前置课程的同学,抓紧锁定学费优惠。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证书问题。非全日制毕业证和全日制一样标注学习方式,但学位证完全一致。去年毕业生里有三位学员用这个学历成功评上副高职称,关键是要提前确认本单位人事处的认定标准。
报考条件有两点特别注意:播音主持方向要求3年以上媒体工作经验,且必须提交作品集;舞台美术设计接受跨专业报考,但需要加修两门基础课。有个取巧办法——可以先报同等学力申硕班补学分,能省下大半年准备时间。
上课安排比想象中灵活。周杰教授带的戏剧创作课可以申请延期交作业,特殊情况还能用剧组工作证明申请课程置换。去年就有学员跟着剧组巡演半年,用演出日志抵扣了实践学分。
亲情提示三个重要时间节点:3月31日前提交预报名表可优先选导师,7月15日截止材料补交,9月新生报到时必须携带单位同意就读证明。建议现在就开始准备推荐信和作品集,特别是需要原创剧本的同学,至少要留出半年创作时间。
上海戏剧学院同等学力申硕要加试?2025年报考条件详解
不少同学私信问我:“考上戏同等学力申硕到底要不要加试?2025年政策有啥新变化?”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全是干货,建议收藏!
一、同等学力申硕到底加不加试?
话不多说:不一定,分情况!
上海戏剧学院的同等学力申硕(也就是没硕士学历但想直接申请硕士学位)确实有加试的可能,但主要看你的前置专业和报考方向。
跨专业考生必加试:比如你本科读的是中文、管理这类非艺术类专业,现在想报表演、导演等艺术类硕士,大概率要加考两门专业课。具体科目看学院安排,比如“戏剧理论基础”或“表演实践分析”这类实操性强的科目。
相关专业可能免试:如果你本来就是学戏剧影视、播音主持这类对口专业,一般不用加试,但得提供作品集或实践经历证明。
特殊情况:比如有行业突出成果(省级以上奖项、公开发表过论文),个别学院可能酌情减免,但这个得提前和招生办确认。
划重点:2025年招生简章还没出,但近几年趋势是越来越重视专业匹配度。建议跨考的同学提前联系导师,了解加试范围和备考资料。
二、2025年报考条件有啥新要求?
根据2024年上戏的招生动态和内部消息,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的门槛可能有这些变化:
1. 学历门槛
基本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算到2025年9月),有学士学位证。这点没变,但审核更严格了,自考、成考等非全日制本科必须学信网可查。
新动向:部分热门专业(比如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主持)可能要求提供“专业相关进修证明”。比如报名前修过6门以上戏剧类课程,或有半年以上的剧团、电视台实习经历。
2. 作品集要求
实践类专业:表演、导演、舞美等方向,必须提交个人作品。比如表演专业要准备10分钟以内的独幕剧视频,导演专业需提供原创剧本或分镜头脚本。
理论类专业:戏剧文学、艺术学理论等,要求至少1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参与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3. 推荐信升级
往年只要1封副教授以上推荐信,2025年可能要求2封推荐信,其中至少1封来自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比如知名导演、编剧、剧团负责人)。
4. 外语门槛
英语不再是唯一选项!上戏从2023年开始接受日语、俄语小语种申请,但要求通过同等学力外语统考(60分及格)。
三、普通人怎么准备更稳妥?
1. 提前攒作品:别等报名才开始拍片子写剧本,平时多参与校内外的戏剧活动。哪怕是小剧场演出、学生微电影,积累起来都是加分项。
2. 补修学分:跨专业同学赶紧去慕课、夜校补修《戏剧概论》《中外戏剧史》这类基础课,很多高校认可网课平台的证书。
3. 找行业背书:比如参加上戏的暑期工作坊、导师公开课,混个脸熟还能拿参与证明。有条件的可以申请剧团驻场实习,开个实践证明。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学会计的姑娘想考上戏戏剧管理,提前半年去话剧中心做票务统筹,加试时直接拿出三个月票房数据分析报告,导师当场点头。所以哈,功夫在诗外,别光盯着考试大纲!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