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东关街喝早茶时,碰到好几位30岁左右的上班族都在打听在职读研的事。说实话,现在扬州在职研究生的需求真不小——根据教育局最新数据,2023年扬州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比疫情前翻了3倍多。但选培训机构这事,真是让不少人头疼。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两年帮同事选机构的经验,给大家说说扬州本地的真实情况。

【扬州在职读研现状】

现在扬州市场上主要有三类机构:

1. 本地老牌教育机构(比如某航、某图)

2. 高校直属教学点(扬大、南邮等)

3. 新型线上+线下机构(名字带"课""帮"的那些)

要特别注意这三点:

1. 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设置必须与统招硕士一致

2. 免联考项目要看清楚是单证还是双证

3. 非全上课时间是否真的灵活(很多机构说的周末班实际要占用工作日晚上)

【实地测评的五家机构】

1. 扬大继续教育学院

优势:本校教授授课,学费3.8万起

不足:每年只招2批,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2. 南邮扬州教学点

亮点:电子信息类专业强势,可转南京校区

注意:要求每周三晚上必须到校

3. 某航考研(瘦西湖校区)

特色:针对大龄考生有专门辅导班

实测:去年通过率87%,但管理类学费要6.2万

4. 某帮在线

创新点:直播课可回放,支持碎片化学习

提醒:申硕阶段仍需到南京参加答辩

5. 某图教育(文昌阁校区)

优势:协议班不过退70%费用

槽点:上课地点经常临时变更

【“懂行的人”的血泪经验】

1. 别信"“抱过”"承诺,去年有机构因此被查处

2. 同等学力申硕务必确认学位网可查

3. 免联考国际硕士要留心中留服认证

4. 非全硕士考编时部分单位不认可

5. 扬州本地机构的平均服务费在8000-1.2万之间

常见问题:

Q:在职读研真能升职加薪吗?

A:国企/事业单位认可度高,私企主要看专业匹配度

Q:40岁读研会不会太晚?

A:去年扬大年龄最大的毕业生48岁,关键看学习目标

Q:基础差该怎么选?

A:建议先报单科辅导班试听,别急着交全款

扬州在职研究生学费一览表,小心这些隐藏收费

扬州在职研究生学费一览表,小心这些隐藏收费

一、学费到底多少?先看主流院校

扬州本地高校的在职研究生项目主要集中在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扬州校区)、江海学院等。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费差别不小。

1. 扬州大学

管理类(MBA/MPA):全程学费一般在6万-8万元,分2-3年交。

教育类(教育硕士):相对便宜,4万-5万元左右。

工学/农学:学费稍低,但部分专业需要额外支付实验材料费,一年约2000元。

2. 南京邮电大学(扬州校区)

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比较热门,全程学费7万-10万元,部分校企合作班可能更高。

3. 江海学院等民办院校

学费普遍在3万-5万元,但专业选择较少,适合预算有限的人群。

二、别只看学费!这些隐藏收费容易中招

报名时学校说的“学费”可能只是基础费用,实际读下来可能还要多掏几笔钱。

1. 教材费、资料费

有些学校把教材费单列,一年收1000-2000元,甚至强制购买指定版本。建议提前问清楚是否允许自备教材。

2. 实践课程附加费

比如MBA的案例研讨、外出考察,理工科的实验器材使用费,可能额外收500-3000元/次。

3. 论文指导费

部分院校在论文阶段会收“专家评审费”“答辩费”,加起来可能2000-5000元。有的导师还会暗示“加急费”,这种情况一定要保留证据,避免被套路。

4. 补考费、重修费

在职研究生考试挂科,补考一次可能收500-1000元。重修整个课程的话,费用更高。

三、怎么“躲坑”?记住这几点

1. 问清“学费包干”范围

报名前直接问招生老师:“除了学费,还有哪些必须交的费用?”要求对方列明细,最好写到合同里。

2. 对比学校收费政策

比如扬州大学的MBA班,有些合作机构会加收“管理费”,而校本部直接招生则没有这笔钱。多打几个电话,不同渠道问清楚。

3. 留意“分期付款”“骗局”

分期交学费看似压力小,但有些机构会收手续费或利息。一次性缴费可能有折扣,但要确认中途退学能否退款。

4. 老生经验最靠谱

去贴吧、知乎找在读学生打听,比如扬州大学的在职研究生群里,经常有人吐槽隐形收费,信息比官网更真实。

四、掏钱之前,先想清楚这些事

1. 预算要留余地

比如学费8万,实际准备10万左右,以防额外支出。

2. 别轻信“低价班”

有些机构用3万元学费吸引人,但后期加收高昂的“实践费”“证书费”,反而更贵。

3. 合同一定要细看

缴费前让学校提供完整协议,重点看退费条款、额外收费项目。如果有模糊表述,要求补充说明。

亲情提示大家,选在职研究生别光比价格,教学质量、学校口碑同样重要。扬州本地高校的整体收费比较透明,但遇到机构代招的“合作班”,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交钱之前多问、多查、多对比,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