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是一回事吗?""同等学力申硕到底有没有用?""免联考硕士是不是骗人的?"今天一朋友就跟大家唠唠这个事儿,保证看完这篇,你绝对能搞懂这几个学历提升方式的弯弯绕绕。
先说说最容易被混淆的非全和在职。现在很多单位招聘公告里都写着"非全日制研究生",这其实是从2017年改革后的正规军。跟全日制一样要参加12月统考,毕业拿双证(学历证+学位证)。而传统说的"在职研究生"现在主要指的是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这个不用考试就能入学,但对了只能拿结业证和学位证。举个实际例子:我表弟去年报的某985非全,周末去学校上课,今年刚考完国考,报名时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的都能报。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三点区别:
1. 证书含金量:非全=全日制>同等学力申硕。但注意!现在很多事业单位招聘明确不要同等学力,但非全和全日制一视同仁。
2. 学费差异大:普通高校非全3-5万/年,名校MBA可能要20万+;同等学力申硕全程2-4万;免联考中外合作的最贵,动不动就十几万。
3. 上课方式:非全现在越来越严,不少学校要求每周到校2天;同等学力基本网课+集中面授;免联考项目多数是线上教学。
这里有个重要提醒:2023年起,教育部严查"花钱买证"项目。像某些机构宣传的"不用上课直接拿证"的同等学力申硕,十有八九是坑。去年我同事就中招了,交了三万八,说一千,道一万发现结业证单位根本不认。
给准备报名的朋友三个建议:
① 在职人员优先考虑非全,尤其想考编考公的
② 单纯评职称可以选同等学力申硕,但一定选有办学资质的高校
③ 免联考硕士要认准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可查项目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我媳妇儿在银行工作,去年同时报了某211的非全金融专硕和某机构的同等学力申硕。结果发现非全虽然累,但行里直接给涨了职级;同等学力那个,人事处说只能算继续教育学时,根本不算学历。所以哈,千万别被某些机构的宣传忽悠了!
相关阅读推荐:《免联考硕士到底靠不靠谱?这五类人千万别碰》
免联考硕士到底靠不靠谱?这五类人千万别碰
一、啥是免联考硕士?先搞清“底细”
免联考硕士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国内高校和国外院校合作办学的项目,另一种是国外高校直接在国内招生的国际硕士。不用参加联考,通过资料审核或面试就能入学,毕业后拿国外院校的学位证。听起来门槛低、流程简单,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个学位证到底有没有含金量?
这里有个重点:如果项目能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到,且学位能通过中留服认证,那这个学历国内是承认的。但如果学校不在教育部认可名单里,或者压根没法认证,那这文凭就跟“花钱买证”没区别,考公考编、企业升职都可能不认。
二、这五类人,劝你绕道走
1. 想“混文凭”的人
有些人觉得:“反正不用考试,交点钱就能拿证,糊弄一下算了。”但现实很打脸!免联考硕士虽然入学容易,但毕业不一定轻松。不少项目要求全英文授课,还要写论文、做答辩,平时作业和考勤也卡得严。如果只想躺平拿证,对了很可能白花钱。
2. 手头紧的人
免联考硕士的学费普遍不低,便宜的五六万,贵的二三十万。再加上有些项目要求去国外短期学习,机票住宿又是一笔开销。如果经济压力大,真没必要硬扛。毕竟学历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背着债读书反而得不偿失。
3. 指望“立刻升职加薪”的人
有人幻想:“读完硕士,老板立马给我涨工资!”但现实是,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尤其免联考硕士如果院校排名一般,或者专业不对口,hr可能直接当“水硕”处理。不如先打听清楚:你想去的单位,认不认这个文凭?
4. 迷信“名校光环”的人
某些机构吹得天花乱坠:“世界百强名校!qs排名前50!”结果一查,合作的外方院校其实是“挂牌大学”,正经留学生根本不去。这种“名校”水分大,读出来反而容易被质疑。真想刷学历,不如老老实实考研,或者申请正经留学。
5. 自律性差的人
免联考硕士很多是线上授课,或者周末集中上课。没人盯着打卡,作业不交也没人催。如果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很可能课不上、作业不写,对了挂科延毕。钱花了,时间搭进去了,证还拿不到,纯属给自己添堵。
三、怎么判断靠不靠谱?记住三点
1. 查认证:上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看外方院校是否在认可名单里;
2. 看课程:课程设置是否系统?师资是不是正经大学教授?
3. 问口碑:找往届学生打听,毕业难不难?用人单位认不认?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免联考硕士不是不能读,但一定得擦亮眼。适合那些工作忙、没时间备考,但需要学历镀金的人。如果你不符合条件,硬往里挤,大概率会后悔。尤其是上面提到的五类人,咱还是换个赛道更靠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