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员在后台问我:"老师,听说同等学力申硕不用考试就能读研,那是不是也不用去学校上课哈?"这个问题问得好!作为从业8年的在职教育规划师,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同等学历申硕到底要不要上课这个事儿。
话不多说:大部分院校都要上课,但上课方式比你想象中灵活得多!根据202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80%的招生院校都提供3种以上上课方式。我去年带的一个学员小李,在武汉某高校读企业管理专业,人家就是全程网课+每学期集中3天面授,照样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证。
下面具体说说常见的3种上课模式:
第一种是周末班,这个最适合本地学员。像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每个月两个周六上课,早9点到下午4点。我有个学员王姐在朝阳区上班,坐地铁40分钟就能到校,还能顺便在食堂吃个午饭,跟同学交流交流工作经验。
第二种是网络班,这个特别适合经常出差的朋友。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专业,所有课程都有录播,随时能看。去年有个深圳的学员张总,经常要跑东南亚出差,人家就是在飞机上看完所有课程的,对了还拿了优秀学员。
第三种是寒暑假集中授课,这个特别受教师群体欢迎。河南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7月和1月各集中10天上课。我接触过好几个中小学老师,都是趁着暑假来进修的,既不耽误工作又能系统学习。
这里要重点提醒:有5%的院校是要求必须到校的!特别是医学类、艺术类这些实操性强的专业。比如武汉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就明确规定每月必须到实验室做实践。所以报名前一定要问清楚学校的教学安排。
至于大家关心的结业考试,这里有个小窍门:按时完成作业能抵30%的分数!去年带的一个学员,每次课后都把笔记整理成思维导图发给老师,对了老师直接给了平时分满分。所以上课不仅是学知识,更是攒人脉攒印象分的好机会。
对了给大家的建议:
1. 工作特别忙的优先选网络班
2. 想扩大朋友圈子的选周末班
3. 有寒暑假的选集中授课
4. 报名前务必查看最新《课程设置说明》
同等学力申硕学费涨了吗?最新费用明细来了
废话不多说:确实有小幅上涨,但不同学校差别挺大
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大部分院校2024年的学费比去年涨了5%-10%左右。比如北京某重点高校的法学专业,去年还是3.2万,今年直接调到3.5万;上海某高校的教育学专业也从2.8万涨到了3万。不过也有学校保持原价,像山东、河南的部分高校,学费还维持在2.5万-3万区间。建议研友们儿直接上目标院校官网查最新简章,或者打电话问招生办,这样最靠谱。
不同专业差价能有多大?
经管类依旧领跑:像金融、MBA这类专业,普遍在4万-6万之间
理工科相对亲民: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多在3万-4万
文史哲类最稳定:教育学、汉语言文学等基本在2.5万-3.5万浮动
注意!个别名校的热门专业可能突破8万,比如某985高校的金融大数据方向,但这类属于特例。
除了学费还要准备哪些钱?
1. 报名考试费:全国统考每科100元(大部分专业考两科)
2. 论文答辩费:普遍在8000-1.2万左右(答辩不过可能要补交)
3. 教材资料费:500-2000不等(有些学校包含在学费里)
4. 异地交通费:外地考生参加面授或答辩的额外支出
三点省钱小技巧
1. 早报名有优惠:部分院校对前50名报名者减免2000-5000元
2. 团报更划算:3人以上组团报名,有些学校会给每人补贴1000元
3. 分期付款:超过4万的学费可以选择分学年缴纳
今年缴费有变化要当心
往年有同学因为缴费问题耽误注册,今年特别注意这些新变化:
超过70%的学校开通了微信/支付宝支付
部分高校要求学费必须一次性付清(去年还能分两次)
缴费截止时间普遍提前了半个月,比如北京某校从往年的3月20日提前到3月5日
值不值这个价?看三点
1. 学校是否提供考前辅导(有些附赠的冲刺班能省几千块培训费)
2. 导师资源是否开放(能不能跟着大牛做项目)
3. 校友会是否活跃(好的校友网络对找工作帮助很大)
要是还在犹豫选哪家,建议重点对比这三类学校:
本地老牌院校(上课方便,本地认可度高)
行业特色高校(比如电力系统的选华北电力,金融口的选中财)
综合类985/211(适合想拿名校背景的同学)
亲情提示一句:今年各校的招生简章普遍比往年晚发了半个月,想报名的同学得盯紧学校官网。尤其是想报热门专业的,有些学校5月份就截止材料提交了,千万别卡着deadline操作。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打招生办电话问,比到处打听小道消息强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