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老师,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能用手机操作吗?趁着午休时间想偷偷报名..."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用手机完成预报名的全流程操作,文末还整理了3个最容易踩坑的注意事项。

根据研招网最新规定,202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确实支持手机端操作。但要注意这三个关键点:①必须使用官方研招网公众号或APP(别点钓鱼网站);②建议提前用电脑登录学信网绑定手机号;③报名费支付仅支持支付宝(微信暂不支持)。上周有个学员用手机报名时,因为照片格式不对被驳回3次,后来改用电脑端才通过审核。

这里别忘了同等学力申硕的考生:虽然预报名流程相同,但部分院校要求必须现场确认时提交单位推荐信。去年北京某高校就出现过考生因没带推荐信导致确认失败的案例。建议提前联系招生办确认所需材料清单,把身份证、学历证、工作证明等扫描件存在手机云盘备用。

关于免联考硕士的报名,这里要划重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部分支持手机报名,但需要额外上传英语水平证明。有个朋友去年报读法国某商学院,就是在地铁上用手机上传了雅思成绩单和推荐信,3天就收到了预审通过通知。

说一千,道一万给大家的实用建议:手机报名完成后,一定要做这三件事!①截图保存报名号(建议设置手机桌面便签);②开启研招网消息提醒(避免错过确认时间);③提前测试视频面试环境(部分院校需要远程审核)。记得去年有个考生因为手机摄像头模糊,复试时被要求重新调试设备,差点影响面试成绩。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后,这5个时间节点千万不能错过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后,这5个时间节点千万不能错过

报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关键环节如果没盯紧,很可能前功尽弃。很多同学因为没注意时间安排,说一千,道一万错过了重要流程。今天咱们就唠一唠,报名成功后必须牢记的5个关键节点,帮你避开“坑点”,稳稳上岸!

1️⃣ 现场确认:别让报名“白忙活”

报名成功后,千万别以为万事大吉!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各地具体时间不同),必须完成现场确认或线上确认。这一步是核对你填的报名信息是否真实,同时采集照片、指纹等考试必需资料。

注意点:带齐身份证、学历证书、户口本或社保证明(异地考试需提供)。如果线上确认,提前检查照片是否符合要求(白底、露眉耳、无修图)。

小提醒:错过确认=自动放弃考试资格!务必关注报考点官网通知,别等对了一天才操作。

2️⃣ 打印准考证:进考场的“通行证”

初试前10天左右(一般在12月中旬),研招网会开放准考证下载通道。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每年都有考生临时找不到文件或打印出错。

必须做:下载后立刻多打印几份,纸质版放书包、家里各备一份,电子版存手机和网盘。

重点检查:准考证上的姓名、照片、考试科目、地点是否有误。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联系报考点修正。

3️⃣ 初试时间:别记错日子!

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初试时间一致,通常是12月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周末。比如2024年初试在12月21日-22日(超过3小时的科目顺延)。

关键动作:考前一周查考场安排,提前踩点。尤其是异地考试的,算好交通时间,避免堵车或天气影响。

禁忌:别熬夜突击!对了几天调整生物钟,按考试时间模拟做题,保持头脑清醒。

4️⃣ 成绩查询:别干等,早做准备

初试成绩一般在次年2月中下旬公布(各省略有差异)。查分当天系统可能拥堵,建议错开高峰,早上或傍晚登录研招网或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查到分数后

高分过线:立刻准备复试,联系导师(部分学校允许)。

压线徘徊:复试和调剂两手抓,提前收集往年调剂信息。

低于国家线:考虑是否二战或调整规划,别盲目焦虑。

5️⃣ 调剂&复试:对了的机会别浪费

3月到4月是调剂和复试的高峰期。国家线公布后,过线但未达一志愿分数的人,一定要抓住调剂机会。

调剂技巧

每天刷新研招网调剂系统,院校名额随时更新。

主动打电话给目标院校研招办,询问缺额情况。

复试准备

专业课笔试别松懈,很多学校复试权重占50%。

面试穿着得体,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晰,避免“假大空”。

从报名到录取,每个环节都卡着时间点。建议用手机日历设好提醒,或者把关键日期写在显眼处。考研拼的不仅是实力,还有细心和规划。按着节奏一步步来,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