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身边越来越多人悄悄搞起了“学历升级”。尤其是30岁往上的职场人,报在职博士的比往年翻了一倍。但有个扎心的事实:同样花十几万读免联考项目,有人拿证后升职加薪,有人却被单位质疑学历含金量。今天咱就唠点大实话,哪些人真不适合跟风报免联考在职博士。
一、免联考项目到底咋回事?
所谓“免联考”,其实就是院校自主招生,不用参加全国统考。像部分985高校的同等学力申博、中外合办项目都属于这类。优势很明显——入学门槛低、拿证周期短(一般3年起),特别适合工作忙、没时间备考的职场人。但缺点也很要命:学费普遍贵(15万打底),部分项目毕业只发结业证,想拿学位还得另外发核心期刊。
二、这六类人千万要绕道
1. 存款低于20万的工薪族
别看广告上说“分期付款无压力”,实际读博期间要自费参加学术会议(差旅费每次3k+)、发论文(版面费2万起步)。某985高校的学员就吐槽:原本预算15万,对了硬是花了28万才毕业。
2. 想快速拿证评职称的
要是单位要求明年必须凭博士学历竞聘,劝你趁早放弃。现在正规项目从开题到答辩最少3年,遇到卡毕业的导师更糟心。去年有个医生学员,论文改了11遍还没过审,职称愣是耽误了两年。
3. 学术基础薄弱的中年人
别信“零基础“抱过””的鬼话。某财经类高校的教授亲口说:“现在盲审越来越严,去年我们专业挂了30%的论文,全是数据分析不过关的。”
4. 在民营企业工作的
国企央企认非全学历,但民企更看重全日制。有个做IT管理的朋友,花22万读了某名校DBA,跳槽时HR直接问:“你这学历学信网能查吗?”
5. 想靠学历转行的
指着博士学历转行当高校老师?醒醒吧!现在二本院校都要求“全日制博士+3篇CSSCI”,某音乐学院老师读了在职博士,结果评职称时被告知“艺术类只认全日制”。
6. 工作强度996的
别高估自己的精力。有个互联网大厂的中层,开学三个月就退学了——白天开会晚上写代码,凌晨两点看文献,体检直接查出室性早搏。
三、这三类人闭眼入
当然也不是一棍子打死,如果你是以下情况,免联考项目真能弯道超车:
体制内需要学历镀金的(处级干部优先)
企业高管要混圈子的(EMBA校友资源你懂的)
家族企业接班人(有个博士头衔好接手)
四、2024年捡漏攻略
1. 看学费公示:部分双一流院校偷偷涨价,比如某中部985的EDBA项目,去年18.8万,今年涨到24.6万。
2. 盯招生简章:3月出新政后,很多院校取消单证班,现在还能报的抓紧。
3. 问毕业要求:优先选不要核心期刊的院校(虽然越来越少)。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掏心窝的话:读博不是买菜,别光听招生老师忽悠。建议先找在读学员打听真实情况,毕竟花的是自己的钱,耗的是自己的命。
在职博士学费“骗局”:这些隐藏收费项目一定要提前问清楚
有个朋友找我吐槽,说好不容易考上了在职博士,结果开学后发现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比学费还高。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收费项目,准备报名的朋友一定要拿小本本记好。
一、报名阶段就要注意的"隐形消费"
你以为的报名费可能不只是报名费!某高校去年被曝出收取"资格审查费"2000元、"材料评审费"1500元,这两项加起来比普通硕士报名费贵了十倍。更坑的是,这些费用在招生简章里用极小字标注,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二、论文阶段的"连环套"
1. 开题报告费:有的学校收取3000-8000元不等
2. 中期检查费:按次数收费,每次2000元左右
3. 答辩服务费:包含场地、评审等费用,普遍在1万元以上
最离谱的是某理工科院校,连文献检索都要按篇收费,查篇外文文献收50块,这谁顶得住?
三、住宿交通的"温柔一刀"
周末班同学特别注意!很多学校不提供宿舍,但会"贴心"推荐合作酒店。北京某高校附近的协议酒店,平日价300的房间,到上课日直接涨到800。建议提前联系同班同学拼房,或者选择稍远的地铁沿线住宿。
四、最烧钱的"隐藏BOSS"——延期毕业
这个绝对是费用黑洞!某985高校规定,超过学制期限每月收3000元管理费,有个师兄因为实验延期,多交了7万多。提前问清楚这几个事:
• 最长修业年限是几年?
• 超期后怎么收费?
• 补考、重修的费用标准?
五、杂费清单要逐项核对
• 实验室使用费(特别是理工科)
• 学术活动参与费
• 校园卡工本费(有些收200押金)
• 电子资源使用年费
去年有学员反映,某高校收取"空调使用费"每人每学期500,连教授都吐槽这是"新时代的苛捐杂税"
我强调一点:有些学校会把部分收费项目放在合作培训机构,一定要确认是不是校方直接收费。遇到要交"“抱过”费"、"导师指导费"的,直接扭头就走,百分百是坑人的。
报名前建议直接打学校财务处电话,要纸质版收费明细。签协议时把各项费用白纸黑字写清楚,别信口头承诺。毕竟咱们打工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该较真的时候千万别不好意思。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