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职朋友问我:"一同事,我想读个非全研究生提升学历,但网上信息太乱了!联考和免联考有什么区别?同等学力申硕到底靠不靠谱?"作为从业7年的学历规划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说清楚。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三大报考方式
1. 统考双证(含金量最高)
每年12月全国联考,跟全日制考生同卷同分。适合基础好的在职人员,像MBA、MPA这些专业特别热门。我有个学员小王,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复习3个月,去年压线过了国家A线。
2. 同等学力申硕(免联考入学)
先入学后考试,结业证+学位证双证。注意要选有办学资质的院校,去年某机构打着"“抱过”"旗号收钱跑路,200多学员被骗。
3. 中外合作办学(免联考硕士)
不出国拿留服认证,但学费普遍15万起。重点要看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信息,某985院校的DBA项目就因为资质问题去年被叫停。
二、90%人踩过的3个大坑
1. 学费圈套:某机构把3.8万的课程包装成"VIP班"卖9.8万,其实教学内容和普通班完全一样
2. 承诺“骗局”:"“抱过”""代考"都是骗局,去年某考生轻信代考承诺,不仅钱打水漂还被记入诚信档案
3. 专业圈套:行政管理看似简单,实际论文通过率不到60%;工程管理要考数学,文科生慎选
三、这三类人千万别跟风
1. 单位明确不认可非全学历的(建议先找人事确认)
2. 近3年准备要孩子的职场女性(论文+育儿双重压力)
3. 纯粹为落户加分的人群(很多城市已取消非全硕士加分)
现在很多院校实行"宽进严出",去年某211院校清退了68名超期未毕业的非全研究生。建议选弹性学制(2-5年)的学校,像XX大学的MPA项目允许延期3次,特别适合工作忙的学员。
结尾推荐阅读:《小心!这5所院校的非全研究生停止招生,附最新学费对比表》
小心!这5所院校的非全研究生停止招生,附最新学费对比表
一、为啥突然停招?这些信号要读懂
非全研究生这几年越来越火,但部分院校反而缩减甚至停招。背后原因其实挺现实:
1. 政策收紧:一些专业不符合最新培养方向,比如管理类、教育类调整频繁;
2. 资源有限:学校把师资优先分配给全日制或新设热门专业;
3. 控教学质量:非全学生流动性大,部分院校为保口碑主动“瘦身”。
提醒:停招不等于专业不好,更多是院校自身调整。但咱们得赶紧调整策略,别掉队!
二、5所停招院校名单(2024最新)
根据各校研招网通知,以下5所院校的非全专业明确停招: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停招专业:工商管理(MBA)非全定向班
替代方案:保留常规非全班,但学费上涨8%(后附对比表)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停招专业:金融硕士(非全)
特别提示:全日制金融硕士扩招15人,想转赛道的抓紧!
3.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停招专业:教育管理(非全)
替代院校:可关注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同专业
4. 南京大学商学院
停招专业:会计硕士(MPAcc非全)
影响:江浙沪地区MPAcc非全仅剩上海交大、同济
5.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停招专业:新闻与传播(非全)
趋势:新传类非全招生院校近三年减少40%
三、最新学费对比表:这些学校悄悄涨价
停招之外,更要警惕学费变化!尤其经管、教育类涨幅明显:
院校 | 专业 | 2023年学费 | 2024年学费 | 涨幅 | |
---|---|---|---|---|---|
北京大学 | 非全MBA | 39.8万 | 43万 | +8% | |
中国人民大学 | 非全公共管理 | 12.8万 | 14.5万 | +13% | |
上海交通大学 | 非全金融硕士 | 24.8万 | 28万 | +13% | |
华南理工大学 | 非全工程管理 | 10万 | 12万 | +20% | |
华中师范大学 | 非全教育硕士 | 6万 | 7.2万 | +20% |
划重点:
涨幅超15%的院校,多集中在热门城市(如北上广);
教育类涨得猛,但对比全日制仍便宜30%-50%;
部分院校推出“分期付学费”,压力大的同学可关注。
四、给考生的实用建议
1. 别光盯着名校:停招院校多为985,可考虑211或省内重点大学,竞争小且性价比高;
2. 警惕“替补专业”:比如原计划考非全新传,可转向社会学或公共管理;
3. 盯紧官方渠道:每年7-9月,各校研招网陆续更新简章,务必定期刷新;
4. 算好经济账:学费每年涨,早考比晚考省几万,尤其经管类专业。
说一千,道一万附上查分小技巧:直接搜索“XX大学2024研究生招生简章”,认准官网后缀(.edu.cn),别被培训机构页面忽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