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想提升学历但工作太忙,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研究生到底哪个好考?"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用大白话讲清楚两者的区别,再给大家说说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考。
话不多说:如果你急着拿证且基础薄弱,同等学力申硕可能更适合;想要双证又不怕考试的,选非全在职研。现在市面上的在职读研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先入学后考试的同等学力申硕,另一种是需要参加12月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前者是单证(硕士学位证),后者是双证(学历+学位),这个基本区别大家要记牢。
考试难度方面,同等学力申硕的5月统考确实容易很多。英语考试难度大概在四级水平,专业课考试都是选择题+简单题,60分及格就行。比如去年有个学员李姐,38岁会计主管,工作十年没碰过英语,跟着培训课程学了三个月就考过了。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必须先修完课程学分才能参加考试,很多院校还要求发表论文。
非全考试可就是真刀真枪的比拼了,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套试卷。管理类联考要考数学、逻辑和写作,去年国家线划到167分。不过有个好消息是,很多专业都有提前面试政策。像北京某211大学的MBA项目,通过提前面试的考生笔试只要过国家线就能录取,这对工作忙的上班族是个机会。
哪些人该慎重选择呢?第一类是想考公务员的,有些岗位明确要求全日制研究生;第二类是急需学历提升的中层管理者,同等学力申硕没有毕业证;第三类是工作强度大的996族,非全研究生周末上课很难坚持;第四类是英语基础特别差的,虽然同等学力英语简单,但完全零基础还是要下苦功。
现在给大家举个真实案例:小王是银行柜员,选择同等学力申硕金融学专业,两年半拿到学位证后跳槽到证券公司,薪资涨了40%。而他的同事小李考非全会计专硕,虽然备考时掉了10斤肉,但拿到双证后直接晋升财务主管。所以说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要看个人需求。
亲情提示三点注意事项:1.报同等学力要看清楚院校的论文要求;2.非全研究生尽量选工作所在城市的院校;3.两种方式都不能同时报考,必须二选一。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在线咨询通道,建议大家直接联系招生办确认最新政策。
同等学力申硕报名需要哪些条件?这五类人直接淘汰
一、同等学力申硕的基本报名条件
按照学位网的官方要求,同等学力申硕主要看两条硬杠杠:
1. 学历门槛:本科毕业且拿到学士学位满3年(从拿学位到申硕考试那天算)。
2. 前置证明:必须先在高校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修满学分并通过结业考试。
举个实在例子:小张2019年6月本科毕业拿学位,2022年3月报名课程班,2023年5月才能考外语和学科综合——这时候正好满3年零11个月,差1个月都不行。
二、这五类人直接淘汰,别白忙活
第一类:大专学历想直接拿学位
大专生可以参加课程班学习,但说一千,道一万申硕考试根本没资格报名。有些机构忽悠人说“大专也能拿硕士证”,要么是骗你报班,要么是搞违规操作。
第二类:本科毕业但没学位证
全日制本科没拿到学位(比如挂科没补)、自考本科只有毕业证的,申硕系统根本提交不了材料。有个特殊情况:早年部分在职研究生单证班(只有学位证)的学员,可以用这个学位作为前置资格二次申硕。
第三类:工作经验“卡线”的人
很多人在计算3年期限时踩坑:
用毕业时间代替学位获取时间
把课程班入学时间当起算点
海外学位没留服认证直接报名
这些细节错了,初审直接刷下来。
第四类:英语完全零基础
虽然申硕考试允许五年内多次补考,但有些学校要求入学时就必须通过英语四级或校内测试。比如某财经类高校明确规定,报名时没四级证书的要加考专业英语笔试。
第五类:忽视学校特殊要求
不同院校有隐藏条款:
医学类专业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
艺术类可能需要提交作品集
部分985高校要求本科院校为全日制公办
去年就有考生因为本科读的是民办三本,被目标院校直接拒收。
三、这些坑千万别踩
1. 结业证≠毕业证:课程班结业证只是学习证明,没有学历效力。
2. 学费分期套路:有些机构宣称“不过退费”,但往往设置苛刻的退款条件。
3. 异地授课风险:非院校直属教学点可能无法保障授课质量,影响后期申硕。
亲情提示一句,报名前一定要直接联系学校研究生院核实最新政策,别光听中介忽悠。准备好学位证、身份证、课程班结业证这些材料,提前三个月开始整理,千万别拖到截止日期前手忙脚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