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值不值得读,作为去年刚毕业的"老油条",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先上结论:这项目确实香,但真不是谁都能啃下来的硬骨头。

先说说基本情况吧,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非全项目每年招60人左右,学制3年,学费总共20.8万。注意是周末上课+寒暑假集中授课,外地的朋友得做好每周高铁往返的准备。我同班的山东同学就每周五晚上坐高铁来北京,周日下午再回去,坚持了整整三年。

重点说说哪些人千万别凑这个热闹:

1. 想着混文凭的:每学期8门专业课,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心理咨询实操,考试全是闭卷。去年我们班有个企业高管,以为能靠团队作业划水,结果三门必修课挂科直接退学了

2. 经济紧张的:除了20万学费,北京住宿自己解决。同学里有租唐家岭合租房的,三年下来住宿费又得多花10万

3. 工作强度大的:我研二那年赶上公司IPO,连续三个月凌晨改论文,第二天还要去海淀上课,差点没猝死

4. 想转行当心理咨询师的:这个项目偏学术研究,想接个案还得自费参加培训,我们班38个同学对了干这行的就5个

5. 着急拿证的:毕业论文卡得比全日制还严,去年通过率只有72%,有个同学改了8稿都没过

但如果你是这四类人,闭眼冲就对了:

教育系统在编教师(评职称神器)

央企国企中层(学历镀金刚需)

心理学相关行业从业者(北师大出版社的编辑同学靠这个升了总监)

本地有稳定工作的(家住海淀的公务员同学简直是人生赢家)

申请方面要注意,虽然不用参加12月统考,但得通过北大的自主命题考试。去年题型大改,专业课题居然出了fMRI实验设计,好多跨专业的当场傻眼。建议提前半年啃透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和侯玉波的《社会心理学》。

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班毕业的42人里,真正转行的不到1/4,但90%的人薪资涨了30%以上。有个做HR的同学说得实在:"北大毕业证往会议室桌上一摆,跟供应商砍价都多了三分底气。"

心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985院校哪家最容易上岸?

心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985院校哪家最容易上岸?

一、先看招生人数多的学校

招生名额越多,竞争压力相对越小。比如: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师大心理学常年稳居全国第一,但珠海校区的非全项目招生人数较多(每年约80-100人),初试分数线比北京校区低5-10分左右,对跨考生也更友好。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地区的心理学强校,非全招生约50人/年,方向偏向应用心理(如管理心理、咨询心理),专业课题目中规中矩,适合基础一般的考生。

二、看专业课考试难度

心理学非全初试科目多为312统考或自命题,不同学校难度差异大:

华南师范大学:自命题科目(347心理学专业综合)题目灵活度低,重点考察基础概念,背诵量适中。往年真题重复率高,适合突击型选手。

浙江大学:虽然名气大,但非全招生少(10人左右),且考题涉及统计实验设计,对跨专业考生不太友好。

中山大学:初试考312统考,但复试竞争激烈,更看重科研经历或实践背景,适合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

三、参考“隐性方面”

有些学校虽然名气大,但上岸难度反而低,原因可能是:

1. 地理位置:中西部985院校(如重庆大学)报考热度低,过线后调剂机会多。

2. 学费门槛:北师大非全学费约20万(2年制),华南师大仅6万,学费高的学校可能筛掉部分竞争对手。

3. 上课方式:部分学校要求周末到校(如华东师大),外地考生需权衡时间成本。

四、个人建议

想稳上岸,可以优先考虑以下组合:

求稳党:华南师大(招生多+题目简单)

冲名校党:北师大珠海校区(985背书+分数线友好)

本地在职党:就近选择本省985(如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竞争小且方便上课。

亲情提示:没有“绝对好考”的学校,关键还是看自身基础、复习时间和目标匹配度。比如英语差的同学,尽量避开复试英语权重高的学校;跨考生优先选初试占比高的院校(如北师大初试占70%)。

备考时多翻学校官网的往年报录比(一般3:1以内算友好),加几个学长学姐问问实际备考体验,比盲目刷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