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班族都在问:"想读财政学研究生又不想辞职,2025年有哪些靠谱学校可选?"作为“老江湖”,我花了一周时间整理出这份最新报考诀窍。记得收藏好,错过可能要多花好几万冤枉钱!

先说3个重要变化:

1. 2025年起部分院校取消周末班,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 新增3所可免联考的双证院校

3. 北上广地区学费普遍上涨15%,但中西部院校保持原价

重点推荐这5所高性价比院校:

①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班

学费:3.8万/2.5年(比成都同类院校便宜20%)

特色:每月集中授课4天,可申请住宿

适合人群:川渝地区金融系统从业者

② 江西财经大学同等学力班

学费:全程2.2万(全网最低)

优势:论文答辩不限次数,先上课后考试

注意:需本科学位满3年

③ 首都经贸大学非全硕士

学费:5.6万/3年(今年新增财政税收方向)

亮点:可申请北京工作居住证

报考诀窍:提前联系导师可优先调剂

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费:8.8万/2年(含出国访学机会)

特殊政策:处级以上干部学费可报销

上课方式:每月2个周末+寒暑假集中班

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免联考项目

学费:6.9万全程(唯一211院校免统考)

要求:需提供近三年工作业绩证明

毕业难度:需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

我强调一点:

警惕"“抱过”班",今年已有3所院校被取消招生资格

建议优先选择有定点考场的院校

现在报名可享早鸟优惠,最高减免8000元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专科毕业能报吗?

A:除了江西财经要求本科,其他4所专科毕业满5年可报

Q:证书含金量?

A:除同等学力班获单证外,其余均为双证,学信网可查

Q:考试难度排序?

A:社科院>中南财经>首经贸>西南财经>江西财大

建议大家在选择时重点考虑3个原因:通勤时间(最好单程2小时内)、单位报销政策(国企建议选双证)、导师研究方向(查看近3年课题)。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期预告:

工作十年备考MBA,我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的

工作十年备考MBA,我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的

我是一朋友,在制造业干了整整十年。去年这时候突然决定考个MBA,周围人都说我疯了——三十好几的人,天天加班到九点,哪来的时间复习?今天就跟研友们儿唠唠我这十个月的真实经历。

【时间挤一挤总会有】

很多人觉得每天必须腾出三四个小时看书才行,其实真没必要。我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包里永远揣着英语单词本。中午别人刷短视频,我就躲在会议室做两道数学题。最管用的是上下班通勤时间,把管理学的网课音频存手机里,地铁上戴着耳机反复听,两个月愣是听完三门基础课。

【学习要抓重点】

MBA考试跟高考不一样,讲究个抓大放小。数学我就主攻应用题和概率统计,那些复杂的几何证明直接放弃。英语作文背了五个万能模板,考试时直接套用。管理类综合更简单,把近五年真题里的案例分析吃透,自己整理出答题套路。别想着门门都拿高分,六成基础分拿到手就够用。

【别跟身体过不去】

刚开始那俩月,我天天熬夜到凌晨,结果白天开会直打瞌睡。后来改成早上五点半起床看书,晚上十点半准时睡觉。周末雷打不动留半天时间陪老婆孩子,去公园遛弯的时候,顺带把管理学案例当故事讲给孩子听,既陪了家人又巩固了知识点。

【工具要用到位】

手机里装了个计时器APP,每天记录有效学习时间。发现个规律:专注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效率,比硬撑一小时高得多。微信读书里存着电子版教材,出差候机时随时掏出来看几页。最实用的是活页笔记本,把错题和重点按科目分类,考前突击特别方便。

【心态别绷太紧】

十月份模考成绩出来,总分才160,当时真想摔笔不考了。后来找考过的师兄聊,他说这时候最容易放弃,但实际每年弃考率超过20%。第二天照常六点起床,把错题重新做了一遍。考试当天提前去考场附近住酒店,结果比平时模考多考了40分。

现在回头看,这十个月最大的收获不是考试技巧,而是学会了怎么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比如把5000个单词分解到每天50个,把20章管理学分到每周2章。别总盯着最终目标,把手头的每个小任务做好,回头一看居然走了这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