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北大同等学力申硕到底要花多少钱?""听说不用考试就能读研是真的吗?"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手把手教你算明白这笔账。

先划重点:北大同等学力申硕属于在职教育,学费确实比全日制便宜一大截。拿2024年的最新数据来说,哲学、法学这类文科专业全程3.2万左右,应用心理学这种热门学科4.8万上下,最贵的金融专业也就6.8万。注意这个费用包含了课程学习+申硕考试辅导,但不包含后期的论文答辩费(大概1万出头)。

跟其他在职读研方式对比优势明显:非全专硕动辄十几万的学费不说,还得参加12月统考;而同等学力不用联考就能入学,先上课再考试的模式特别适合工作忙的人。举个例子,金融学专业6.8万学费分三次交:报名时1万,开学时3万,申硕时2.8万,这样分期压力小很多。

这里要提醒三个坑:

1. 教材费别被忽悠,很多专业用电子讲义

2. 考前集训班不是必报项

3. 论文阶段要找靠谱导师,别临时加价

现在说说怎么省钱:早鸟报名能减2000,校友推荐再减1000,赶上教师节这种节点还有额外优惠。有个做财务的学员去年报法学专业,把各种优惠叠加后总共省了4300,相当于白送了个最新款iPad。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如果单纯想拿硕士证,选3万档的冷门专业最划算;要是工作需要专业加持,就选对口的应用型学科。千万别信"“抱过”班",北大官网写得明明白白:所有申硕流程都按国家标准来。

同等学力申硕院校黑名单:这五所千万别踩坑

同等学力申硕院校黑名单:这五所千万别踩坑

不少同学私信问我:"同等学力申硕选哪家靠谱?"作为经历过三次择校的老油条,我必须摸着良心说——有些学校真不是交钱就能拿证的!今天直接甩干货,曝光五所今年要绕着走的院校,看完能帮你省下几万冤枉钱。

一、学费坐火箭的A校

去年3万今年涨到5.8万,美其名曰"课程升级",实际就是把录播课换成线上直播。最坑的是论文阶段突然加收1.2万"专家指导费",不交就不给分配导师。关键这学校连正经的自习室都没有,图书馆进校门还要额外办卡。

二、课程缩水严重的B校

宣传手册上写着32门专业课,开学才发现18门都是凑数的公共课。上周有个同学发现,他们专业核心课的课时量比隔壁学校少了40%。更气人的是承诺的教授授课,结果三分之二课程都是博士生代讲。

三、频繁换导师的C校

今年带过我的三个导师全跳槽了!新来的老师根本不熟悉同等学力学生的进度,有个同学的开题报告被不同导师来回改了7版。最离谱的是去年有5个学员因为导师离职,被迫延迟毕业。

四、卡毕业率的D校

别看他们招生简章写60%通过率,实际去年我们专业28人只有9个拿到学位。不是论文卡就是答辩刁难,有个大哥考了四次英语统考都没过,学校居然说"自己水平不够别怪我们"。

五、合作机构跑路的E校

这个最坑!打着和某985合作的名义招生,结果上个月合作突然终止。现在200多学员成了没娘的孩子,之前交的学费要不回来,学分也不给转。校方到现在还在踢皮球,建议直接打12345投诉。

我强调一点三个“躲雷”要点:

1. 一定要查学校官网公示的同等学力招生简章

2. 缴费必须走对公账户,私账转账的赶紧跑

3. 提前问清统考不过有没有补考机会

对了说句大实话:那些承诺"“抱过”""不用上课"的学校,百分百是割韭菜的。同等学力申硕本来就不容易,选对学校至少成功一半。如果拿不准主意,直接去学校教务处蹲半天,跟在校生唠唠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