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做学历提升咨询时,发现很多上班族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在律所干了五六年,不想辞职怎么拿硕士学位?"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掰扯武汉本地的法律同等学力申硕,说点招生简章上不会写的大实话。

先说最实在的,武汉现在有3所高校开这个项目:武大、中南财大和华中师大。三家的法学专业都拿得出手,但具体怎么选要看个人情况。比如武大要求本科毕业满三年才能报课程班,中南财大允许毕业一年先修课,华中师大对跨专业更友好。

这里要重点提醒:所谓的"免联考"只是免初试,不是躺着拿证!我有个朋友在街道办工作,去年报了某校的民商法方向。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坐地铁去上课,两年修完14门课,光笔记就记了三大本。不过好处是考试都在本校考,监考老师就是自己的授课教授,比统考压力小很多。

现在说费用问题。三所学校的收费差得挺多:武大全程4.2万,中南财大3.8万,华中师大3.2万。这里有个隐藏成本要注意——论文答辩费。去年开始都涨到8000了,这笔钱是单独交的,很多人在预算时容易漏掉。另外跨省上课的更惨,有个宜昌的学员每月往返高铁费都要600多。

再说说申硕考试。法学综合全国统考要考刑法、民法等5门课,武汉考点在洪山区的几个中学。建议重点关注三年的真题重复率,比如中南财大老师出的民法题,每年有30%左右是往年的变形题。英语考试难度比四级高点,不过45岁以上的可以申请免考听力。

对了给个忠告:千万别信"“抱过”"机构!汉口有家机构收8万承诺拿证,结果学员考了三年都没过统考。建议直接找学校官网公布的校外教学点,比如武昌某教学点跟中南财大合作十年了,教务老师会提醒你每个时间节点,比自己单打独斗省心得多。

武汉本地人告诉你:法学申硕选武大还是中南财大?

武汉本地人告诉你:法学申硕选武大还是中南财大?

一、学校牌子硬不硬?

武大是985+双一流的顶配,全国综合排名常年稳居前十。法学院作为老牌“五院四系”成员,校友圈横跨司法界和学术界。举个栗子,最高法的法官名录里随便翻几页都能看到武大人的名字。

中南财大虽然是211,但法学同样是“五院四系”嫡系,财经+法律的交叉特色尤其突出。在银行、券商、国企等领域的校友资源,甚至比武大更吃香。

本地人视角

要是奔着“名校光环”去,比如想进红圈所或者出国深造,武大的招牌更响亮;但如果是瞄准金融系统、企业法务这类岗位,中南财大的“财经法”组合拳反而更对口。

二、专业课到底咋样?

武大的国际法、环境法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大牛扎堆。上课时教授随口提的案例,可能就是他自己参与立法的项目。想走学术路线的,跟着大课题组发核心期刊的机会多。

中南财大则把经济法、民商法玩出了花,课堂上动不动就分析上市公司并购案。很多老师本身是律所合伙人,上课直接甩出还没公开的判决书当教材。

本地人实话

武大讲课偏理论体系,适合爱啃书的研究型选手;中南财大更像“实战演练场”,作业动不动让你写尽调报告或者股权架构方案。

三、备考难度差多少?

武大每年法学硕士统考名额约50人左右,但报考人数常年破千。特别是民商法、刑法这些热门方向,380分都可能被卷到调剂。

中南财大统招名额多(约120人),报录比大概1:8。虽然经济法竞争激烈,但法制史、诉讼法等方向相对好上岸。

本地备考TIP

英语基础弱的慎选武大!专业课给分严,每年都有总分过线却卡在英语单科的同学。中南财大的专业课出题更“守规矩”,重点反复考,历年真题一定要吃透。

四、校园生活哪家强?

武大法学院在珞珈山老校区,图书馆藏了八十多万册法律典籍,樱花季在法学院顶楼拍照能刷爆朋友圈。不过宿舍多是四人间,部分楼没独立卫浴。

中南财大首义校区虽然小,但胜在地铁口+江汉路商圈隔壁。法学院楼去年刚翻新,模拟法庭的设备和红圈所同步。食堂的财大小吃街号称“武汉夜宵天花板”,复习到半夜也能撸串续命。

本地人私藏

武大周边咖啡馆都是赶论文的卷王,想找学习搭子的去湖滨咖啡;中南财大学生更爱组局——光谷法院旁听、汉口北律所实习,信息群里一喊人就齐。

五、本地人怎么选?

在汉口长大的老武汉,多少对中南财大有点“自家娃”的情结。很多法院家属院的子弟,从小听爸妈讲“中南派的师兄师姐”,考研时自然优先考虑财大。

武昌的机关大院孩子更认武大,不少人家三代都是武大校友。司法局开会时,处长们互相问句“你是武大哪届的”,立马能拉近距离。

对了唠叨一句:

两家学校的调剂政策都不保护本校生,武大本科生考不上本校的多了去了。所以别光看情怀,摸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