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老师,上海大学非全的学费是每年交一次吗?听说有的学校要一次性付清十几万..."今天就带大家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明白,准备报考的记得先收藏!
一、学费缴纳方式实锤
根据上海大学2024年最新招生简章,非全硕士(含MBA/MPA等专业)学费实行按学年分期缴纳。以工商管理硕士(MBA)为例,总学费22.8万元可分3次支付:入学时缴纳40%,第二学年开学缴35%,对了一学期缴清剩余25%。其他专业如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缴费节奏基本一致。
二、学费金额要看清
不同专业差异较大,给大家列几个热门专业:
1. 会计硕士(MPAcc)总费12.8万/3年
2. 新闻传播硕士9.6万/2.5年
3. 工程管理硕士(MEM)15万/2.5年
注意:学费每年会有3%-5%的微调,建议关注"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每年10月发布的准确数据。
三、支付注意事项
1. 缴费渠道:学校财务处线上平台(支持支付宝/网银)
2. 截止时间:每学年开学后30日内
3. 凭证保存:缴费后务必下载电子票据,考公考编需要提供
4. 特殊情况:因工作调动等需要延迟缴费的,需提前15天提交书面申请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可以刷信用卡吗?
A:支持信用卡支付,但部分银行会收取0.6%手续费
Q:中途退学能退费吗?
A:开学2个月内申请退学可退70%,超过半年不退费
Q:单位能给报销吗?
A:建议保留课程表和学习证明,部分国企/事业单位可申请继续教育补贴
我强调一点:今年新增"先修课程"制度,提前完成线上课程可申请学费分期手续费减免,具体咨询招生办王老师(021-66133763)
相关阅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奖学金吗?各校最新政策汇总》
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奖学金吗?各校最新政策汇总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奖学金吗?
话不多说:“不一定,要看学校的具体政策!”
早些年,大部分高校的非全研究生确实不享受奖学金待遇,但近几年政策逐渐放开。教育部明确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各校在奖学金设置上也有了更多灵活性。
举个例子:
北京大学:2023年起,非全专硕可申请“校级学业奖学金”,但名额较少,需综合成绩排名。
清华大学:部分非全项目(如MBA)设有企业合作奖学金,需通过推荐或竞赛获得。
复旦大学:非全研究生不参与国家奖学金评选,但学院会提供“优秀学员”奖励,金额在3000-8000元不等。
二、哪些学校给非全发奖学金?
根据各校官网和招生办反馈,我们整理了几类常见情况:
1. “双一流”高校:政策相对灵活
中国人民大学:非全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可申请“实践创新奖学金”,需提交科研成果或实践案例。
浙江大学:工程类非全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可能获得课题组发放的科研补助。
2. 地方重点院校:鼓励非全就读
深圳大学:设立“非全日制专项奖学金”,覆盖30%学费,要求课程平均分85分以上。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非全学生,若工作单位为合作中小学,可申请“校企共建奖学金”。
3. 特殊项目合作:企业或行业资助
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务金融硕士班”,合作律所、金融机构会提供定向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教育硕士项目,地方教育局对在职教师有学费补贴。
三、想申奖学金?做好这几点!
如果目标院校有奖学金政策,建议提前准备:
1. 盯紧成绩单:大部分奖学金看课程分数排名,别以为“非全可以水”,卷起来比全日制更狠。
2. 攒点科研成果:发论文、申专利、参加学术会议,这些都能加分。
3. 关注行业比赛:比如MBA的学生多参加商业案例大赛,获奖后容易拿到企业赞助。
4. 主动问学院:有些奖学金不会公开宣传,直接打电话给招生办或导师,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四、这些“坑”要避开
1. “全员有奖”可能是套路:个别机构打着“奖学金覆盖100%”的旗号招生,实际是变相学费折扣,和官方奖学金无关。
2. 注意附加条件:比如必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或者要求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N年。
3. 及时提交材料:非全学生常因工作忙错过申请截止时间,建议设个提醒闹钟。
五、2023年各校政策一览表
学校 | 奖学金类型 | 申请条件 | 金额范围 | |
---|---|---|---|---|
深圳大学 | 非全日制专项奖学金 | 平均分≥85,无违纪 | 覆盖30%学费 |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局在职补贴 | 在职教师,单位出具证明 | 5000元/年 |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以各校当年最新通知为准。)
亲情提示大家,非全奖学金的竞争比想象中激烈。如果经济压力大,除了奖学金,还可以关注学费分期政策、助学贷款,或者和单位协商报销部分费用。多打听、早准备,千万别因为“怕麻烦”错过机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