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法学同等学力申硕读出来到底有没有用?在体制外企业认不认?"今天我就用身边三个真实案例,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
先说说张姐的情况。她38岁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去年刚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原本每月到手6800,今年调岗到信访办,工资直接涨到8200。更关键的是,她现在是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像这类行政事业单位,对在职硕士学历的认可度最高,尤其是法学专业,特别吃香。
第二类涨薪明显的是国企法务岗。我表弟在建筑集团干了5年法务,去年评职称时,用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直接跳过助理级,评上了中级职称。工资从原来的9000涨到11000,还能参与重大项目合同审核,额外有项目奖金。
不过要提醒大家,如果是在私企或律所,情况就大不相同。我邻居小王在某互联网公司做法务专员,读完全日制硕士的同事比他每月多拿2000块。但同等学力申硕的学历,在他们公司只能算"进修经历",不影响晋升但也不加工资。所以想跳槽去企业的朋友,建议优先考虑国企或上市公司。
这里要特别说明三点注意事项:第一,选学校一定要看招生简章里有没有注明"同等学力申硕"字样;第二,提前问清楚单位人事部门是否认可;第三,最好选和工作领域对口的专业方向。比如在民政系统工作的,可以重点修婚姻家庭法相关课程。
可能有人要问:"读这个跟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区别?"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辞职!我认识的好几个学员都是边工作边写论文,既不耽误挣钱又能提升学历。而且很多院校的课程安排在周末,特别适合需要兼顾家庭的职场人。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学员在公证处工作,用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竞聘上了副主任岗位。虽然每月只多拿1500块,但享受科级待遇,公积金也涨了800多。所以说这个学历特别适合想在体制内晋升的朋友。
同等学力申硕法学专业,这五所院校通过率最高
对于很多在职人士来说,同等学力申硕是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法学专业。但选对院校很关键——不同学校的考试难度、课程安排差异大,直接影响最终通过率。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和学员反馈,以下五所院校的法学专业通过率更友好,适合时间有限、想稳妥拿证的同学参考。
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界的“金字招牌”
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实力不用多说,但在同等学力申硕领域,它的优势在于“考试科目少、复习压力小”。学校开设的民商法、经济法等方向,考试内容紧扣课程内容,历年真题重复率高。
中政的论文答辩通过率相对宽松,导师更注重实际案例分析能力,对在职学员的工作经验比较认可。只要平时按时完成课程作业,考前集中刷题,通过的概率能到70%以上。
二、西南政法大学:实践导向,考试灵活
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申硕项目主打“实务结合理论”,考题中案例分析占比超过60%。比如刑法、诉讼法等科目,很多题目直接来自真实判例,对在职人士来说更容易上手。
学校还提供线上直播课和录播回放,特别适合经常出差或加班的人群。据学员反馈,考前老师会划重点范围,复习方向明确,整体通过率稳定在65%-70%。
三、华东政法大学:课程紧凑,考核透明
华东政法大学的优势是“学制短、节奏快”。大部分专业1.5年就能完成课程,考试集中在4-5门核心科目,且采用题库抽题制。学校官网会公开部分历年考题,方便考生针对性复习。
比如宪法学、法理学等基础课,只要掌握高频考点,容易拿到高分。另外,华政的论文开题通过率较高,导师指导细致,适合想快速毕业的人群。
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方向“性价比之王”
如果想学经济法、商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优选。学校的经济法课程设置贴近企业法务需求,考试内容偏重基础概念,主观题占比低。
往年通过率数据显示,经济法方向的统考通过率超过68%,尤其是外语科目(英语或日语)的难度低于其他院校。学校还会提供考前模拟题库,帮助学员熟悉题型。
五、西北政法大学:分数线友好,竞争压力小
西北政法大学在同等学力申硕中属于“低调务实派”。虽然名气不如前几所,但它的分数线常年保持在60分及格线,且复试淘汰率低。
比如法制史、环境法等冷门方向,报考人数少,导师在评分时更宽松。对于基础薄弱或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西北政法属于“保底选择”,整体通过率接近75%。
给在职考生的几个小技巧
1. 优先选校本部:尽量避开异地办学点,校本部的师资和考核标准更稳定。
2. 外语早准备:很多考生卡在英语统考,建议提前半年背高频词汇,练真题写作。
3. 盯紧学校政策:部分院校对考勤要求严格,缺课可能影响考试资格。
4. 别迷信““抱过””:再高的通过率也得自己学,考前突击比长期焦虑更有效。
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优先考虑中南财经政法或西北政法大学;若更看重学校名气,中国政法和西南政法是稳妥选项。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选对研究方向,备考才能事半功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