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长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选错国际小学,耽误孩子黄金六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陪大女儿经历了完整的国际小学择校过程,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北京国际小学那些事儿。

要说国际小学的"隐形排名",其实主要看三个硬指标,IB-PYP认证情况、外教稳定率和毕业生去向。比如鼎石小学部,虽然学费高达28.8万/年,但人家是北京唯一获得IB全阶段认证的学校,去年毕业生80%升入鼎石初中部。而像青苗顺义校区,虽然名气大,但小学部至今没拿到IB认证,这点家长要特别注意。

实地探校时千万别被高大上的校园唬住,重点观察三个细节,一看图书馆外文书占比,二看课间孩子们用什么语言交流,三看食堂是否有专业营养师。去年我们去探校某知名国际小学,发现图书馆里中文绘本占七成,课间孩子们全在说中文,这种环境真要打个问号。

课程体系的选择大有讲究。IB课程适合综合素质强的孩子,朝阳凯文的小学部在这块做得不错;AP体系更看重学术能力,清华附中国际部的小学段在这方面突出;如果是打算初中转公立,中关村三小的国际班性价比最高,既保留国内课程框架又增加英语课时。

我强调一点家长注意三个隐形坑,1)某些学校把兴趣班计入正课时间 2)外教合同一年一签导致频繁换老师 3)号称"直升名校"却要重新考试。去年朋友家孩子上的某国际小学,宣传时说保证升入某知名国际初中,结果毕业时还要重新考试,差点耽误升学。

北京国际小学课程体系对比表

北京国际小学课程体系对比表

每年一到升学季,不少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的入学问题发愁。特别是北京的国际小学,入学面试到底考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给家长们支支招儿。

一、面试流程长啥样?

北京的国际小学面试一般分两个环节,孩子单独活动和家长面谈。有的学校还会安排小组游戏,观察孩子的社交能力。整个过程通常1小时左右,家长不用太紧张,氛围大多比较轻松。

二、孩子会被问到啥?

1. 基础问答

名字、年龄、家庭成员这些基本信息必问。

可能会延伸问“周末喜欢和爸妈去哪儿玩?”这类生活话题。

英文测试不一定考单词,更多是简单对话,比如“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2. 动手小游戏

老师常让孩子搭积木、拼图或者画幅画。重点不是看作品多精美,而是观察专注力、手眼协调,还有遇到困难时的反应。比如积木倒了,孩子是立马放弃还是愿意再试一次。

3. 行为习惯观察

进门会不会主动问好?

玩完玩具能不能收拾整齐?

喝水吃东西时有没有分享意识?

这些细节反而是很多学校特别看重的。

三、家长面谈注意啥?

1. 教育理念要实在

别光说“尊重孩子个性”,最好举个具体例子。比如,“我们每周带孩子爬山,他觉得累的时候,我们会商量是继续走还是休息,让他自己决定。”

2. 家庭氛围别虚构

老师可能会问,“平时谁陪孩子写作业?”如果家里主要是老人带,就坦诚说,同时说明如何弥补——比如周末一定抽时间亲子阅读。

3. 别踩这些雷

过度强调“我们孩子特别聪明”

打听其他家长背景

追问录取比例等敏感问题

四、这些准备很加分

1. 培养生活小习惯

教会孩子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别人说话时不插嘴。有个家长分享,她家娃面试时主动帮老师捡起掉落的笔,结果被老师特别表扬。

2. 适当模拟练习

在家玩角色扮演,家长当老师,孩子练习自我介绍。注意别搞成“考试集训”,保持游戏感更重要。

3. 选对服装有讲究

不需要小西装礼服,干净整洁就行。见过有孩子穿带卡通图案的T恤,反而让老师觉得更真实可爱。

五、“上岸人”的经验谈

海淀区某国际校家长说,“老师特意问了孩子‘如果小朋友不和你玩怎么办’,其实考的是情绪处理能力。”

朝阳区一位爸爸分享,“小组活动时,老师悄悄记录哪个孩子会主动邀请落单的同学加入。”

西城某双语学校老师透露,“能清晰表达‘我不想吃胡萝卜,但可以尝一口’的孩子,比只说‘我不要’的更有优势。”

学姐提醒大家,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有的重视双语表达能力,有的更关注运动能力。建议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特色,比如是否有游泳课、科学实验室等,在面试中自然展现孩子与之匹配的特质。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有时候孩子的天真反应,恰恰是最打动老师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