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接触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说,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自考到底要考哪些科目"。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说清楚,手把手教你避开选课雷区!
一、自考科目构成其实就分4大块,
1. 公共基础课(必考)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
英语二(可免考但要有证书)
注意,今年新增"形势与政策"在线考试,千万别漏报!
2. 专业核心课(8-10门)
以汉语言文学为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外国文学史
语言学概论
建议,先考理论课再考写作课,难度梯度更合理
3. 选修课(选够学分就行)
有个小窍门,选与核心课考试时间错开的科目,可以缩短毕业时间
4. 实践考核
论文答辩别怕!记住这个公式,选题方向+框架模板=通过率提升50%
二、备考避坑门道,
1. 英语基础差的,优先考00015英语二,别拖到对了
2. 同一考期最多报4门,但建议新手先报2门试水
3. 教材别买错版本,每年3月、9月记得查更新
4. 冷门专业可能突然停考,尽量选常规专业
三、“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我当初就是没搞清专业课考试顺序,白白耽误半年时间!"(王同学,2023届自考毕业生)
"实践考核找对导师太重要了,我的论文改了3稿才过。"(李女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现在知道该怎么选课了吧?记住这个口诀,公共课打基础,专业课分主次,选修课凑学分,实践课早准备。只要规划得当,2年拿证真的不难!
自考本科到底有没有用?“懂行的人”说大实话
这些问题,我当年决定自考的时候也纠结过。现在拿证3年,从找工作到涨工资再到跳槽,作为“懂行的人”,今天直接唠点实在的。
一、自考本科的“含金量”到底在哪儿?
话不多说,自考本科的含金量,关键看你怎么用。
考公考编的硬门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简章里,90%的岗位要求本科起步。自考本科和全日制本科一样,只要岗位没写“全日制”,你就能报。我朋友就是靠自考本科考进了老家税务局,笔试分高,面试一样拼实力。
考研的跳板,想考研但专科毕业?自考本科能让你直接报名,不用等“同等学力”两年。我表姐专科毕业后自考本科,接着考上了211研究生,现在在大学当老师。
企业认不认?看行业和岗位,国企、大厂的核心岗位确实偏爱全日制,但中小企业和普通岗位更看重经验。我拿自考本科证跳槽到现在的公司,HR明确说,“有本科证,工资比专科高500块,这是公司规定。”
二、企业到底看不看自考学历?
实话实说,分情况。
大厂、国企卡学历严,比如某知名互联网大厂校招,简历系统直接筛掉非全日制本科。但社招时,如果你有5年经验+自考本科,反而比应届全日制更有竞争力。
中小企业更务实,老板关心的是“你能不能干活”。我之前面试一家电商公司,老板直接问,“会不会做数据分析?能不能带团队?”根本没提学历的事。
升职加薪的“隐形门槛”,很多公司内部晋升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我同事工作能力很强,但因为专科卡了3年没升主管,后来咬牙考了自考本科,第二年就提上去了。
三、什么样的人适合自考?
别跟风!先想清楚这3点,
1. 目标明确的人,比如为了考公、考研、评职称,自考就是刚需。
2. 在职想涨工资的人,公司有学历补贴政策,或者行业门槛卡学历(比如教育、金融)。
3. 自律性强的人,自考不是“花钱买证”,得实打实复习考试。我见过太多人报了名却连教材都没翻开。
劝退人群,
幻想靠自考进“年薪百万”行业的(醒醒,学历只是敲门砖)。
跟风报考,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大概率半途而废)。
四、自考的“隐藏成本”比你想的高
1. 时间成本,
快的话2年拿证,但上班族每天能挤2小时学习就不错了。我考了3年,期间推掉了所有周末聚会,春节都在刷题。
2. 金钱成本,
报名费,一科40-60元,全考完大概1000多。
培训班,如果报机构,普遍收费5000-1万(坑很多,下期单独讲怎么避雷)。
隐形开销,买教材、真题、请假考试的路费住宿费…我总共花了小8000。
五、“老江湖”的大实话
1. 别信“自考无用论”,
老家三姨说,“自考不算大学!”结果她女儿考教师编因为学历不够,现在后悔没早点考。
网上喷子说“企业不认”,可能自己连简历都没投过。
2. 也别神化自考,
考了自考本科,不会立刻让你月入过万。
但有了这个证,你能报名的机会多了,剩下的还是得靠能力。
3. 最关键的一句话,
“用得上的人,早考早受益;用不上的人,白送都嫌占地方。”
如果你现在犹豫要不要考,建议直接去翻翻,
本地公务员招考职位表
目标行业的招聘要求
公司内部的晋升制度
看完这些,你心里自然就有答案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