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提升学历的同学最关心一个问题,自考本科到底要读几年?今天咱们用最直白的话把这事儿说清楚。

自考本科没有固定学制!这是它和全日制最大的区别。官方规定只要考完12-16门课程就能申请毕业,但具体需要多久完全看你自己。我见过最牛的案例是1.5年拿证的,但这是极少数。根据各省考试院数据统计,这三类人拿证速度差异最大,

第一类,每次报满4科,准时参加考试的,平均2.5-3年毕业

第二类,经常弃考或挂科的,可能要拖到4年以上

第三类,选错专业的,比如数学差的非要报会计,可能5年都考不完

重点来了!想快速拿证得掌握三个诀窍,

1. 优先选择统考科目少的专业,比如汉语言文学统考仅6门

2. 每年4月、10月考试别浪费,每次至少报3门

3. 实践考核科目提前联系主考院校,有些学校可以线上完成

特别注意,毕业论文要提前半年准备。山东、江苏等地的考生特别注意,部分院校要求所有笔试合格才能申请论文,这会影响半年时间。建议在还剩2-3门考试时就开始联系导师。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大实话,别信那些"“抱过”"的机构。自考毕业证上的章都是省考委和主考院校的,和培训机构半毛钱关系没有。自己踏踏实实备考,比花冤枉钱靠谱得多。

自考本科最快多久毕业?

自考本科最快多久毕业?

一、自考本科的"游戏规则"

自考没有固定学制,说白了就是"考过就毕业"。一般专业要考12-16门课,像汉语言文学这种科目少的专业12门就能搞定。每年有2-4次考试机会,广东、江苏这些考试大省每年能考3-4次,每次最多报4门。按这个节奏算,理论上最快1-1.5年就能考完所有科目。

不过别急着高兴太早,这里头有几个坎儿得注意,

1. 实践课要等,很多专业有上机操作、实验报告这类实践考核,这些课程不是随时能考的,得跟着主考院校的安排走

2. 毕业论文拖后腿,所有笔试过了还得写论文,从开题到答辩至少得小半年

3. 申请毕业有时间窗口,大部分省份每年6月和12月才受理毕业申请,错过了就得再等半年

二、加速拿证的四个窍门

1. 选专业要"势利眼"

文科类专业明显占优势,像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这些专业,

不考数学,难度直降三档

教材通俗易懂,背多分科目多

论文选题范围广,容易找资料

反观理工科专业,动不动就要考《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没点底子真啃不动。有个朋友考计算机专业,光C++就考了三次才过,白白耽误一年时间。

2. 考试安排要"精打细算"

见过最会安排考试的姑娘,每次报考都按这个套路来,

第一次报,公共课(马原、近代史)+2门简单的专业课

第二次报,英语二+3门关联性强的专业课

第三次直接冲刺剩下的4门

这样搭配既保证每次考试都有把握过,又能把知识点串起来记。特别是把英语二放在中间考,考过了马上能用这个成绩申请免考学位英语。

3. 免考政策要用足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免考福利,

大专期间考过同名的公共课,带着成绩单能直接免考

有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英语四级过了的,很多院校允许免考英语二

有个哥们就是拿着大专时的《大学语文》成绩单,免考了两门公共课,直接省出半年时间。

4. 学习要"见缝插针"

上班族想快拿证,得学会碎片化学习,

早上通勤刷10道历年真题

午休时间用APP背重点考点

晚上集中2小时看精讲视频

有个宝妈带孩子期间考完本科,她的秘诀就是把育儿时间利用起来——哄娃睡觉时听音频课程,娃玩积木时她就在旁边刷题。

三、“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1. 别跟冷门专业死磕,有个考生选了考古学专业,结果两门专业课连续三年没开考,硬是拖了四年才毕业

2. 教材别买错版本,去年就有考生复习错了教材,考试时发现题型全变了

3. 加考课要提前问清楚,跨专业报考的,一定要先查清楚要不要加考,别等到说一千,道一万才发现要多考3门

4. 实践考核早预约,有个考生所有笔试都过了,结果发现实践课要排队半年,生生耽误毕业

现在很多省份实行网络助学加分,平时成绩能抵30%的卷面分。比如某宝上花300块买套课程,做完在线作业就能加分,相当于卷面考43分就能及格,这个羊毛一定要薅。

学姐提醒各位,别光图快选科目最少的专业,要结合自己基础来。有高中同学理科底子好,硬是1年半考完了计算机专业;也有朋友数学不行非要考会计,结果卡在《概率论》上两年没进展。选对赛道比盲目加速更重要,毕竟自考最怕的就是中途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