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考考场监考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怪现象,每个考场至少有1/4的座位是空的。这些报了名的考生到底为什么临阵脱逃?作为经历过3次自考的"老油条",我个人觉得了几个真实到扎心的原因。
首先说个最现实的——钱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自考报名费根本不算大头。教材费+网课费+交通费,随便考两门就要上千块。小王去年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光买真题集就花了600多,结果考前发现工作调动根本没时间复习,说一千,道一万只能放弃。
第二是心理落差作祟。很多人抱着"自考很简单"的幻想报名,结果翻开教材直接懵圈。马哲教材第一章就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种专业术语,英语二考试要求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去年我认识的小李,考前三天才发现要考高等数学,当场就打了退堂鼓。
最让人头疼的是考试安排。自考办为了防止作弊,经常把同一专业的考试分散在不同考点。去年4月考期,我早上在城东考近代史,下午要跨半个城去城西考文学概论,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种安排直接劝退了不少上班族。
不过要提醒大家,弃考可不是零成本。广东省自考办明确规定,当次考试缺考2门及以上,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影响下次报考。江苏省更狠,无故缺考将限制报考科目数量。
建议准备自考的朋友,①报名前先做3套真题自测 ②优先报考通过率高的公共课 ③提前规划好考试当天的路线。记住,自考拼的不是智商,是坚持。哪怕每次只过1门,4年也能拿下本科证。
自考通过率最高的3个专业推荐
第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
关键词,科目少、不考数学、就业广
要说自考界的“人气王”,汉语言文学专业绝对当之无愧。这个专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考试科目少,一般12-14门就能毕业,而且完全不用考数学,对文科生或者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特别友好。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这些板块,说白了就是“读书+背知识点”。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的是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这些耳熟能详的内容;《外国文学史》覆盖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经典作家。备考时多刷历年真题,重点背高频考点,及格线基本稳过。
就业方面,汉语言文学的适配度也很高。教师、编辑、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但凡和文字沾边的岗位都能试试。尤其适合想考教师编的同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的专业对口度直接拉满。
第二名,行政管理专业
关键词,实用性强、题型固定、适合跨考
如果觉得纯文科太枯燥,行政管理专业是个折中选择。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特别“接地气”,比如《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这些科目,讲的就是企业管理和政府运作的常识,学完就能用到实际工作中。
它的考试通过率高,主要得益于题型标准化。选择题占40%-50%,剩下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也有固定套路。比如考“行政组织的特征”,答案基本就是“层级制、分工明确、权责统一”这几个关键词,背熟模板就能得分。
另外,行政管理专业对跨考生非常友好。无论你之前学的是工科还是理科,都不存在“听不懂专业课”的问题。很多从事HR、行政助理工作的上班族会选择这个专业,一边学理论一边积累实操经验,拿证后还能竞聘管理岗。
第三名,学前教育专业
关键词,政策扶持、实践为主、就业稳定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幼教行业,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考热度直线上升。这个专业的考试内容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为主,比如《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设计》等科目,知识点和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考题可能会问,“如何设计一个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课堂活动?”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结合案例写出合理方案就能得分。对于喜欢孩子、有耐心的同学来说,备考过程反而像在学“带娃技巧”,趣味性很强。
就业方面更不用愁。幼儿园教师、早教机构顾问、儿童产品策划……尤其是随着三胎政策开放,一线城市的幼师岗位供不应求。很多地区还给予幼教从业者编制待遇,适合追求稳定工作的同学。
选专业的小技巧
1. 看个人基础,如果你高中文科底子好,优先选汉语言文学;如果逻辑思维强,可以考虑行政管理中的管理学科目。
2. 看职业规划,打算考编选汉语言或学前教育;想进企业选行政管理。
3. 看考试安排,优先选统考科目少的专业,比如小自考模式的理论课能用校考替代,难度更低。
学姐提醒大家,别光盯着通过率,适合自己才是关键。比如有人擅长背书,有人擅长案例分析,先花半天时间看看各专业的真题试卷,再结合兴趣做决定,备考过程会轻松很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