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下沙大学城吃午饭时,听到隔壁桌两个上班族在讨论,"你说我报汉语言文学还是会计学?听说现在学前教育挺吃香的..."这样的对话每年自考报名季都会上演。作为从业七年的学历规划师,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杭州自考那些事儿。
先说说杭州自考的最新变化。2024年起,主考院校新增了浙江传媒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这对想从事新媒体运营的朋友是个福音。但要注意,原先的会展管理专业已经停招,准备报名的朋友要及时调整方向。
关于专业选择,我发现有三个典型误区,
1)盲目跟风型,去年有个学员听说电子商务火,结果发现自己数学基础差,说一千,道一万挂科在概率论上
2)贪快求速型,选择冷门专业想快速拿证,结果发现就业时专业不对口
3)情怀驱动型,非选汉语言文学不可,结果工作五年还在做文员
给三类人的实用建议,
① 宝妈群体,优先考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杭州公办幼儿园招聘时更认可本地主考院校证书
② 在职技术人员,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工科专业,余杭未来科技城的企业特别认这些证书
③ 想考公的,法学和行政管理是优选,但要注意今年开始要求学位证才能报考部分岗位
报名流程要特别注意两个新变化,首次实行"人脸识别+电子签章"双认证,往年帮人代报名的灰色操作彻底行不通了;缴费方式新增支付宝城市服务通道,但每天限额5000人,建议凌晨12点后操作。
学姐提醒大家,杭州自考办今年严查"替考",考场新增了智能手环检测仪。上周有个学员戴着小天才电话手表进考场,结果被取消当科成绩。备考时除了啃教材,要多刷浙江教育考试院官网的历年真题,特别是2019年后的题型改革很大。
杭州自考学历找工作到底有没有用?听听企业HR怎么说
一、自考学历的“敲门砖”作用
一位在杭州某中型互联网公司负责招聘的HR直言,“学历是筛选简历的第一道门槛。”尤其是大公司,每天收到几百份简历,HR会优先筛选全日制本科或名校背景的候选人。不过,她也补充道,“如果岗位要求写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自考本科同样符合条件,至少不会被系统直接筛掉。”
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情况更灵活。一位电商公司的HR提到,“我们更看重经验和技能。如果候选人自考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反而会觉得他有上进心,愿意主动提升自己。”
二、企业更在意的是“学历”还是“能力”?
几乎所有HR都强调了一个观点,学历只是起点,能力才是关键。一位制造业的HR举了个例子,“之前招过一个自考本科的运营,虽然学历比不上名校生,但他做过三年直播带货,上手就能用。反而有些全日制毕业生,理论一套套的,实操完全不会。”
杭州不少行业(比如电商、新媒体、销售)更注重实战经验。一位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面试时会直接给考题,比如写篇推文、做个简单的数据分析。能搞定的人,就算学历差一点,我们也愿意要。”
三、杭州本地的就业环境对自考生友好吗?
从行业来看,技术岗对学历要求更高,比如程序员、工程师等岗位,普遍倾向全日制统招学历;而非技术岗(如运营、客服、市场)更包容。一位HR透露,“杭州很多中小电商公司招运营,只要大专以上学历,有经验的话自考本科完全够用。”
杭州的人才政策也间接帮了忙。自考本科符合“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落户条件,对于想留在杭州发展的外地人来说,自考学历能解决户口问题,增加长期就业的稳定性,企业也会考虑这一点。
四、自考生如何提高竞争力?
1. “学历+技能”组合出击,杭州的电商、直播、设计等行业急需技能型人才。考个自考文凭的同时,学点PS、短视频剪辑、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简历立马加分。
2. 工作经验比学历更“硬”,哪怕从基础岗位做起,积累一两年的行业经验,再跳槽时企业会更关注你的工作成果,而非纠结学历。
3. 面试时主动“讲故事”,别回避自考经历。相反,可以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自考,比如“工作后发现知识不够用,决定系统学习”,反而能让HR看到你的规划性和执行力。
五、HR的真心话
一位在杭州招聘行业干了8年的HR个人觉得,“自考学历有没有用,得看你怎么用。如果指望靠它进大厂当管理层,确实难;但如果目标是中小型企业的基础岗或技术岗,它完全能帮你跨过门槛。剩下的,全凭本事说话。”
另一位HR说得更直白,“企业招人是来干活的,不是来比学历的。你能解决问题,自考就是励志故事;你不能解决问题,清华毕业也白搭。”
所以,与其纠结“自考学历有没有用”,不如多想想,你的技能能不能解决企业的问题?你的经验是不是行业需要的? 在杭州这样一个务实又充满机会的城市,答案可能比想象中更乐观。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