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连五十音图都背不全,现在报自考日语来得及吗?"上周又收到学员小林的私信。说实话,这种问题我每年要回复上百次。作为带过5届自考日语班的老师,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先甩个硬数据,2022年全国日语自考通过率47.8%,比英语低了整整12个百分点。但有意思的是,去年我们班42个学员里,有28个一次过考,秘诀就在找准自己的学习定位。我把考生分成三大类,你们对号入座,
第一类是动漫游戏老司机。这类学员看生肉番剧毫无压力,日常对话也能蹦几句,但总卡在书面语法。去年有个学员把《日语能力考真题集》当漫画书刷,考前突击了三个月,硬是把N3水平的听说能力转化成了85分的笔试成绩。
第二类是工作党考证族。白天搬砖晚上啃书确实苦,但这类学员有个优势——目标明确。重点突击自考大纲里的2000核心词汇,配合《新编日语》1-2册,每天雷打不动2小时,半年备考周期刚刚好。记住要善用通勤时间,把手机锁屏都换成自测单词卡。
第三类才是真·零基础。这类学员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乱买教材。去年遇到个大姐,花八百多买了全套《大家的日本语》,结果发现跟自考大纲对不上。其实自考办指定的《日语教程》才是王道,配合B站UP主"日语老司机"的免费语法课,从五十音到简单阅读,三个月就能搭建完整知识框架。
现在说说你们最关心的考试变化。2023年最大的调整在阅读理解部分,新增了邮件写作题型。上个月我带学员模拟考时发现,很多人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这种商务敬语上栽跟头。建议每周至少精练3篇往届真题,重点标注接续助词和授受动词。
备考装备方面,除了必备的《自考日语历年真题详解》,推荐安装"日语考霸"APP。里面有个智能错题本功能,能自动归类你的薄弱语法点。上个月测试发现,坚持使用这个功能的学员,写作平均分比其他人高出15分。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大实话,自考日语从来不是智商测试,而是毅力比拼。见过太多学员开头热情高涨,买了全套教材报了高价班,结果连五十音图都没背完。记住,每天30分钟持续学习,远比周末突击8小时有效。
自考日语要准备多久?“老江湖”教你做备考计划表
一、先摸清自己的“底子”
备考前别急着埋头学,先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
1. 完全零基础,五十音都认不全,建议留足8-12个月。
2. 有初级基础,比如学过《标日》上册,能简单对话,可以压缩到5-8个月。
3. 考过N4/N3,重点补语法和阅读短板,3-4个月冲刺足够。
举个例子,我同事老王,平时爱看动漫会点日常用语,但没系统学过语法。他每天下班学2小时,周末加码到4小时,用了7个月一次考过。关键就是,别高估短期效果,也别低估长期坚持。
二、备考计划表怎么做?
阶段1,打地基(1-3个月)
五十音+基础语法,每天30分钟背假名,搭配《新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重点掌握助词(は、が、を)、动词变形(ます形、て形)。
单词量,用APP(比如沪江词场)每天刷30个高频词,优先记名词和形容词。
小技巧,把手机语言调成日语,逛街时看到物品就试着用日语说,比如“コンビニ”“電車”。
阶段2,强化突破(2-4个月)
语法攻坚,主攻《蓝宝书N4-N5》,每天学3个语法点,配合例句自己造句。
阅读+听力,用历年真题练手,先精读短篇(比如邮件、通知),再听NHK慢速新闻磨耳朵。
错题本,专门记反复错的语法和单词,周末集中复习。
阶段3,冲刺模拟(对了1个月)
真题实战,每周做2套真题,严格计时,培养考试节奏。
作文模板,背5-8个万能句型(比如“~と思います”“~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考前写3篇不同主题练手。
查漏补缺,重点看错题本和易混淆语法(自动词VS他动词、はVSが的区别)。
三、这些坑千万别踩!
1. 闷头背单词不练句子,单独记“食べます”不如背“私はりんごを食べます”。
2. 忽视听力,自考听力占分不少,平时做饭、通勤时多听真题音频。
3. 盲目刷题不个人觉得,做完题一定要对照答案,搞清楚为什么选A不选B。
四、常见问题答疑
Q,每天要学多久?
A,学生党建议每天2-3小时,上班族至少1小时,但周末补足时间。
Q,教材选哪本?
A,零基础用《标日》+《红宝书》,有基础直接用《完全掌握》系列。
Q,需不需要报班?
A,自制力差的可以报个网课,但大部分内容靠自学也能搞定。
学姐提醒一句,备考计划表不用做得太花哨,关键是每天坚持执行。比如固定在晚上8点学习,养成习惯后就不容易拖延。遇到瓶颈期也别焦虑,出去跑个步回来再学,效率反而更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