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同学在后台问我,"今年4月自考到底哪天开考哈?"今天我就把最新消息给大家说透。根据教育考试院最新公告,2024年4月自学考试安排在13-14日这两天,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个别地区可能因特殊情况调整,建议登录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二次确认)。
这里重点提醒三类考生要注意,
1. 刚报完名就放飞自我的,有些同学报完名就把教材扔一边,等考前两周才突击,结果发现连重点章节都看不完。建议现在就开始每天看30页教材,做5道真题。
2. 不懂考场规矩的,去年有个考生带错计算器型号被取消成绩。记住只能带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手机必须关机放指定位置。
3. 跨省报考没搞清政策的,比如北京新生注册需要现场确认,而广东可以直接网上办理。异地考生一定要提前3个月了解报考地具体要求。
备考方面给大家支个实用招,把近5年真题里重复考3次以上的知识点整理成"高频考点手册",随身带着背。去年用这个方法的学生里,75%都通过了4科考试。
对了说个重要变化,今年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刷脸入场",记得提前30分钟到考场核验身份。还没拍证件照的赶紧去照相馆拍蓝底二寸照,别等考前才手忙脚乱。
自考成绩保留几年?超过这个期限全作废
一、自考成绩保留期,各地规定不一样!
自考成绩的保留期限,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看各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你报的是哪个省的自考,就按哪个省的规定来。
大部分省份,成绩长期有效
比如广东、湖南、四川等地,只要考过一科,成绩就一直在系统里存着,没有时间限制。哪怕你隔了10年再接着考,之前合格的科目依然算数。
部分省份,有“8年有效期”
比如北京、黑龙江、陕西等地,自考成绩保留8年。超过8年还没毕业,之前考过的公共课、专业课可能作废,需要重新考。
少数地区,5年或更短
山东、河南等地曾试行过“5年有效期”政策(比如2015年前注册的考生),但现在多数已取消或调整。具体得看当地考试院最新通知。
小提示, 如果你在A省考过几科,后来转到B省继续考,成绩有效期按B省政策算。比如从北京(8年有效期)转到广东(长期有效),成绩就自动变成永久保留。
二、怎么查自己成绩的有效期?
1. 登录报考省份的教育考试院官网
比如在广东自考,就搜“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找到自考栏目,查看“考籍管理”或“政策文件”。
2. 直接打电话问自考办
官网上有各地自考办的电话,报上你的准考证号,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成绩状态。
3. 看准考证或考试通知单
部分地区会在准考证背面注明有效期,但多数情况还是以官网信息为准。
注意, 如果当地有成绩有效期限制,一般是从你通过第一科考试的时间开始算。比如北京规定8年有效期,假如你2020年通过了第一门课,那么2028年底前必须完成所有考试,否则2020年的成绩可能失效。
三、成绩过期了怎么办?还能补救吗?
如果真拖到成绩过期,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重新报考失效的科目。不过也有例外,
1. 同一门课的考试大纲没变
有些地区如果课程代码、名称、学分都没调整,可能允许申请免考(具体看当地政策)。
2. 用其他证书抵扣
比如考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级等,可以替代自考对应的计算机或英语科目。
划重点, 别把希望全放在“补救”上!尤其是考到一半换了工作、生了娃的朋友,尽量规划好时间,别让成绩“躺”过头。
四、常见问题答疑
Q,我10年前考过英语(二),现在想接着考,这科还有效吗?
A,如果在成绩长期有效的省份(如广东),直接有效;如果在北京等有期限的地区,且超过8年,就得重考。
Q,专业停考了,之前的成绩怎么办?
A,一般会设置2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考完就能毕业。超过过渡期的话,已考科目可能转成其他相近专业的学分。
Q,换专业后,原专业考过的课还算吗?
A,课程代码、名称、学分一致的科目,成绩依然有效。比如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换专业后不用重考。
五、给自考生的真心建议
1. 越早考完越踏实
别信什么“自考会取消”,但政策确实可能调整。比如教材改版、专业停考,拖久了反而麻烦。
2. 优先考“容易过期”的科目
比如毕业论文、实践课,这些通常要求说一千,道一万才申请,但有的地区会从通过第一科开始算有效期。
3. 做好考试记录
用表格记下每科的考试时间、成绩,每年登录一次系统确认成绩状态,防止意外。
学姐提醒一句, 别让拖延症坑了自己!尤其是所在省有有效期限制的同学,赶紧规划时间,先把难啃的科目考过了,后面轻松拿证!
(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