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自考监考经验的一朋友发现,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文具准备不当导致考试失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自考文具那些事,让你避开80%考生都会踩的坑。
一、必带文具清单(以北京市考试院最新规定为准)
1. 0.5mm黑色签字笔至少备3支(建议使用得力S60速干款)
2. 正规2B涂卡铅笔+专用橡皮(注意:老式木杆铅笔已禁用)
3. 透明文具袋(带拉链款,尺寸不超过A4)
4. 非智能指针手表(考场无挂钟时必须自备)
5. 作图科目需带套尺(建筑类、机械类考生特别注意)
二、这些文具带了=作弊
✘ 修正液/修正带(答题卡禁用)
✘ 彩色记号笔(会被怀疑做标记)
✘ 计算器(除指定科目外)
✘ 草稿纸(考场统一发放)
✘ 带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哪怕关机)
三、“上岸人”血泪教训
去年考英语二的小李,因为用蓝色笔写作文被扣20分;考马原的老王,考试中途笔没水了又没备用笔,说一千,道一万半小时硬是用铅笔答卷被判无效。建议大家提前一周准备好考试套装,每天试用文具确保顺手。
四、特殊考场须知
疫情后新增了防疫物品携带要求:
1. 独立包装的消毒湿巾
2. 透明文件袋装口罩
3. 水杯必须全透明无标签
(具体以当地考前通知为准)
自考报名后必做的5件事,少做一件都可能影响毕业
一、确认报考信息,别等考试才发现问题
报完名千万别直接关网页!第一时间登录考试院官网核对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专业代码、报考科目是否有误。尤其注意照片是否符合要求(蓝底/白底、尺寸清晰),往年有同学因为照片模糊,打印准考证时被拦在考场外。
如果发现信息有误,24小时内联系当地自考办修改,错过时间就只能等下次报名了。
二、制定学习计划,别盲目啃书
自考最怕“瞎学”!先理清两个问题:
1. 考试时间:比如4月考哪几门,10月又考哪些,提前规划复习节奏。
2. 科目难度:把内容多的科目(比如《马原》《近代史》)和专业课错开,避免同一考期压力过大。
建议:每天固定1-2小时学习,用碎片时间刷真题APP(比如“自考笔果题库”),周末集中攻克大题。别总想着“考前突击”,工作党时间紧张,细水长流才稳!
三、找对资料,别在假教材上浪费时间
自考最坑的就是买错教材!一定认准课程代码(比如英语二课程代码是00015),出版社和版本必须和考试院官网一致。别轻信二手平台的低价书,万一买到老版本,考点都变了。
小技巧:
加入本地自考群,找考过的学长姐收笔记+真题;
B站搜“自考+科目代码”,很多免费课程;
历年真题反复做,至少刷5套,大题直接背答案模板。
四、合理搭配报考科目,别拖长战线
有些同学为了“求稳”一次只报1-2门,结果考了四五年还没毕业。正确做法:
难易结合:1门难度高的(比如高等数学)搭配2门背诵类科目(如专业课);
注意免考政策:有英语四级证书可以免考英语二,能省半年时间;
优先考学位课:打算拿学位证的同学,先把学位要求的科目分数考高(通常要求70分以上)。
五、盯紧考试动态,别错过关键节点
自考从报名到毕业,中间有十几个重要时间点:
考前1个月:打印准考证,提前查考场路线;
考后1个月:查成绩,不及格立刻准备补考;
实践课申请: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需单独报名实验考核,错过就得等明年;
论文答辩:本科段考生记得提前联系指导老师,别卡在说一千,道一万期限。
我强调一点:关注考试院公众号,把通知设为“星标”。每年都有同学忘记缴费、错过毕业申请,白白浪费半年时间!
对了记住:自考没有捷径,但用对方法绝对能少走弯路。按这五步踏实准备,你离拿证就不远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