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收到学员私信问:"自考英语真的能自学吗?花钱报班是不是智商税?"作为带过300+自考生的老学长,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说说大实话。我明告诉你:英语绝对是自考科目里最适合自学的,但90%的人用错了方法!
先看官方数据:2023年广东省自考英语(二)通过率首次突破58%,比前三年平均高出12个百分点。这说明什么?只要方法对路,自考英语完全能靠自己拿下。具体怎么做?记住这三个关键点:
1. 教材要吃透别贪多
别被网上五花八门的资料迷了眼,认准官方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每天精读1篇课文,重点掌握课后练习里的翻译题。去年考过的李同学就是靠这个方法,把教材反复啃了5遍,对了考了83分。
2. 真题要榨干别浪费
近5年真题就是提分宝典!建议按这个节奏刷题:
① 第一遍掐表模考,用红笔改错
② 第二遍逐题分析,整理高频考点
③ 第三遍重点突破错题,建立错题本
特别注意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个板块占分比高达45%
3. 写作要模板别创新
别信什么"原创高分",自考作文讲究结构清晰。准备三类万能模板:
① 观点对比型(适合社会热点题)
② 问题解决型(适合教育/环保类题)
③ 现象分析型(适合经济/文化类题)
每个模板准备10个过渡句,考试直接套用。去年考场的真实案例:用模板写作的考生平均分比自由发挥的高出8-12分
别忘了2024年备考的同学:现在自考英语(二)已经取消线下机考,全部改为笔试。这意味着:
√ 书写工整能提分
× 机考技巧不管用
建议平时练习用考试专用答题卡,某宝9.9包邮买50张,练字顺带熟悉答题格式
关于要不要报班的问题,说句得罪人的话:6000块以下的直播课都是割韭菜!真正有用的就三样:
✔️ 近十年真题及详解(省考试院官网免费下)
✔️ 作文批改服务(某鱼20元/次)
✔️ 口语陪练(推荐某talk平台,新人免费30分钟)
对了说个重要消息:2024年7月起,自考英语将新增实用写作题型,占比15%。不过别慌,重点考察邮件、通知等日常应用文,掌握固定格式就能拿分。建议大家现在开始每周练2篇,格式对了就有基础分
自考英语到底要不要交钱?2年真实开销清单曝光
一、自考英语的基本费用
自考英语属于自学考试中的一门科目,费用大头分两块:报名费和教材费。
1. 报名费:每个省份标准不同,比如广东一科52元,江苏一科43元,山东一科45元。英语(二)作为公共课,一般考一次就能过(基础差的可能补考1-2次)。按一次通过算,报名费在40-60元之间。
2. 教材费:英语(二)的官方教材价格在40-60元,二手书更便宜,20元左右能拿下。不过别以为买了书就完事了,真题卷、模拟题、单词书这些附加材料,七七八八加起来至少再花50元。
小计:报名+教材+资料≈150元(一次性通过的情况下)。
二、你可能忽略的“隐藏消费”
很多人在计划开销时,容易忽略这些“看不见”的花费:
1. 交通住宿费:考场如果不在本地,跨市考试就得算上路费、住宿费。比如从县城到市区考试,往返车费80元,住一晚经济型酒店150元,一顿饭30元,一次考试额外支出260元。
2. 辅导班费用:如果基础薄弱,可能会考虑报班。线上课程价格差异大,便宜的录播课300-500元,直播课普遍1000元以上。线下班更贵,一年两三千是常事。
3. 时间成本:虽然不是直接花钱,但备考占用的时间可能影响兼职或工作收入。比如每天花2小时学习,持续3个月,相当于少赚了部分外快。
真实案例:朋友小李两年考完英语(二),总开销约1800元。其中补考一次(多花45元+260元交通住宿),买了一套网课(498元),加上资料和报名费,算是“中等消费”水平。
三、不花钱的野路子靠谱吗?
网上有人分享“零成本自考攻略”,比如找免费网课、蹭图书馆教材、全自学不报班。这种方式可行,但有两个前提:
自制力极强:没有老师监督,得自己规划学习节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
信息搜集能力强:免费资源散落在各大论坛、公众号,需要花时间筛选靠谱内容。
不过话说回来,零成本不等于零付出。你省了钱,但可能要多花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备考,值不值还得看个人情况。
四、哪些钱能省?哪些不能省?
推荐省:
教材买二手,或者和考友拼单复印重点章节;
利用免费资源,比如B站上的语法课、自考APP的题库;
尽量选本地考场,省下交通住宿费。
不建议省:
真题卷的钱别抠,历年考题是摸清出题套路的关键;
如果基础实在太差,买个低价录播课比盲目自学效率高。
五、两年花一两千,到底值不值?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觉得,自考英语是为了拿学历,花点钱早点考完,早拿证早涨工资,这笔账划得来;也有人觉得,慢慢考不着急,能省则省。
但说句实在话,比起成考或函授,自考已经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方式了。尤其对于工作党,英语(二)考过之后,本科学历到手,求职、考公、评职称都有用。哪怕只涨薪300元/月,一年多赚的钱也抵得过考试开销了。
所以哈,自考英语肯定要花钱,但花多花少、怎么花,全看你怎么规划。关键是想清楚:你是愿意用钱换时间,还是用时间换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