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同学私信问东师新传保研复试的情况,特别是2025年政策调整后,不少细节和往年不一样了。作为去年刚上岸的学姐,这里掏心窝子跟大家说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材料准备环节,很多人卡在推荐信上。今年开始必须用学校新版模板,去年有个学妹自己找了旧版,结果初审都没过。再说专业课笔试,去年突然增加了融媒体实务操作题,比如要求现场做短视频分镜脚本,这个在往年真题里是没有的。
面试环节最容易踩三个坑,一是英语问答总背模板,去年老师直接打断让说自己的真实经历;二是作品集放太多课程作业,不如重点展示1-2个深度报道;三是遇到压力测试就慌,有同学被问到"如果落选怎么办",其实老师想看的是抗压能力。
今年有个新变化要特别注意,实习经历要提供完整纳税证明。我室友在省级媒体实习了三个月,但因为单位没给交税,对了只能用校媒经历顶上。另外9月15号前要交齐所有材料,比往年提前了10天。
建议大家现在做三件事,1. 找直系学长要最新复试真题 2. 每周模拟面试至少两次 3. 重点准备县级融媒体相关案例。去年有道题让分析"村BA"的传播现象,很多同学当场就懵了。
东师新传保研复试真题回忆版
一、专业面试,紧扣热点,灵活输出
1. 真题举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如何保障?”
“结合实例,谈谈短视频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冲击。”
“如果你负责策划一档校园文化栏目,会从哪些角度切入?”
应对思路,这类问题考察对行业动态的敏感度。回答时建议“理论+案例”结合,比如提到“后真相时代”时,可举社交媒体谣言传播的实例;聊短视频时,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的传播特点做对比。
2. 小技巧,
提前梳理近一年传媒领域大事件(如AI写作、主流媒体转型)。
如果被问到不熟悉的概念,别慌!先承认“了解有限”,再尝试从相近领域展开联想。
二、英语考核,别怕开口,流畅为王
1. 高频题目,
“Why do you choose to study journalism?”
“Who is your favorite journalist and why?”
“Describe a news event that impressed you recently.”
2. “防坑”诀窍,
英语回答不需要复杂句式,重点在逻辑清晰。比如用“Firstly... Besides... Finally”分段。
提前准备1-2个新闻案例的英文简述(如两会报道、灾难新闻中的记者角色)。
三、综合问答,真诚比套路更重要
这一环节可能涉及个人经历、未来规划等,例如,
“你在本科期间最有成就感的实践项目是什么?”
“如果研究方向与导师课题有分歧,你会如何处理?”
“东师新传的哪项研究成果最吸引你?”
关键点,
避免空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力。比如提到“运营过校级公众号”,我就直接说粉丝增长数据或爆款文章选题。
对东师新传的特色提前做功课(如学院近期关注的智能传播、乡村传播等方向)。
四、“老江湖”的碎碎念
1. 心态调整,
遇到压力测试类问题(比如“如果你的方案被导师否定怎么办?”),保持冷静,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纠结对错。
2. 着装与礼仪,
简洁大方即可,避免夸张配饰。进门前敲门、微笑问好等细节很加分。
3. 材料准备,
个人陈述和作品集建议按“学术成果-实践经历-研究兴趣”分类整理,重点内容用荧光笔标出,方便老师快速捕捉亮点。
对了,复试本质上是一次双向交流,不必过度神化。把准备好的内容自然表达出来,适当展现你对专业的热情和思考,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