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研交流群里看到有同学急得跳脚,"昨天睡过头没签到,会不会影响保研哈?"这个话题瞬间炸出一堆焦虑党。作为经历过保研全过程的“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这事。
首先要明确,各个学校的保研细则里确实都有"考勤要求"这一项。以某211高校为例,他们的推免资格评定办法明确写着,"在校期间累计缺课超过总课时10%者,取消保研资格。"但这里有个关键点——大多数高校认定的缺勤是指无故旷课,临时补假条的情况不算在内。
去年我们系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李同学因为急性肠胃炎住院,缺了3天专业课。当时她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补了请假条,对了保研资格审查时,这3天缺勤完全没影响。但同班的王同学就惨了,他为了考雅思偷偷翘课,结果被任课老师记了3次缺勤,对了保研公示期被人举报,硬生生被刷了下来。
这里要划重点的3个关键,
1. 突发情况要及时补假(最好24小时内)
2. 核心课程缺勤风险最大
3. 累计次数比单次缺勤更危险
教务处的张老师透露,他们最看重的是学习态度。偶尔睡过头被记一次缺勤,只要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一般不会一棍子打死。但如果有学生频繁迟到早退,即便总缺勤次数没超标,评定时也会酌情扣分。
现在很多高校都用上了智能考勤系统,比如我们学校的人脸识别签到,数据直接同步到教务系统。这种情况下想补卡就要走流程,先找辅导员签字,再去教务处盖章,对了还要任课老师确认。所以建议大家定个"课前15分钟"的闹钟,特别是早上第一节的课。
如果真的出现缺勤记录怎么办?这里教大家3招补救,
① 立刻联系任课老师说明情况
② 一周内补交书面情况说明
③ 用其他表现弥补(比如主动做课堂展示)
学姐提醒大二大三的同学,现在就要养成好的考勤习惯。保研看的是三年积累,别等到大四才发现缺勤次数踩了红线。就像我们辅导员常说的,"保研是马拉松,每个脚印都得踩实了。"
保研看哪些平时成绩?
一、学分绩点是硬通货
每个学校保研资格评选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学分绩点排名。别以为只算大三成绩,很多学校从大一开始的每一门课都算数!特别是数学、英语这类基础课,虽然看着和专业课无关,但低分飘过绝对拉后腿。记住,保研看的是平均分,哪怕有一两门专业课考得好,其他科目拖后腿照样白搭。
二、专业课成绩是命根子
大三的专业核心课成绩直接决定导师对你的印象。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经管类的《中级财务会计》,这些课要是考不到85+,面试时都可能被导师追问。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某985高校保研面试,导师当场让学生解释《信号与系统》课程里的某个定理,幸亏那位同学专业课成绩好才答得上来。
三、选修课也有大讲究
别以为选修课随便混学分就行!很多学校把专业选修课算进保研绩点。特别是名字带“前沿”“专题”的课程,比如《人工智能前沿专题》,这种课往往能体现你的研究方向。建议选修和未来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既刷高绩点又为面试积累谈资。
四、公共课千万别翻车
毛概、马原这些思政课看着不起眼,但每年都有学霸栽跟头。去年某Top5高校就有学生专业课全优,却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考了70分,保研排名直接下滑5位。体育课也不能大意,虽然多数学校只算及格线,但个别院校会计入总绩点。
五、竞赛加分要趁早
数学建模、大创这些比赛获奖能直接加分,但切记两点,一是看清楚学校认定的竞赛目录,别白忙活;二是别为了竞赛耽误课程学习。见过太多同学忙着打比赛,结果专业课考砸,说一千,道一万竞赛加分补不上成绩缺口,反而得不偿失。
六、这些细节要注意
1. 英语成绩,四六级分数高绝对是加分项,特别是想保研到清北复交这个级别的学校
2. 实验课程,理工科生的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都会被重点审查
3. 课堂表现,平时分占比高的课程,多跟老师互动能拉高平时分
4. 重修政策,有些学校允许覆盖低分课程,但会标注“重修”字样
保研拼的是三年持续努力,不是考前突击就能搞定。特别是现在很多高校增加了成绩复核环节,想靠“水课”拉高绩点的路子越来越行不通。建议从大一开始就做好成绩规划,重点专业课全力冲刺,公共课保持中上水平,选修课巧妙选择,这样才能在保研大战中稳操胜券。各个学校的保研细则可能略有不同,一定要提前找学长学姐打听清楚本校的具体政策!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