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牙科诊所的护士小张问我,"工作三年了想提升学历,口腔医学有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我就把了解到的信息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我明告诉你,确实有!国内至少有15所医学院开设了口腔医学非全硕士项目。比如某医科大学的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门针对在职口腔医生开设,周末授课还能用诊所病例当实践素材。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要有医师资格证,二是学费比全日制贵1.5倍左右,三是部分院校要求导师签字同意在职培养。
去年帮表弟研究过这个,发现报考流程有讲究。首先要在10月份研招网报名,选"非全日制"培养方式。考试科目除了政治英语,专业课要考352口腔综合,这个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套试卷。复试时会重点考察临床操作能力,有个朋友去年面试就被要求演示树脂充填术。
我强调一点想报名的同行,看准学硕还是专硕。像南方某医科大的非全口腔专硕,毕业时拿的证书和全日制一模一样,但学硕可能不带规培证。还有更省心的同等学力申硕,不过那个只能拿学位证,适合已经评上职称的老医生。
说到上课安排,北京某高校的非全学生跟我透露,他们每月集中4天线下授课,疫情期间改上网课反而更方便。毕业论文要求也不含糊,必须做真实临床病例研究,有位学姐的种植牙跟踪报告还被核心期刊收录了。
口腔医学在职硕士报考条件详解
一、硬杠杠,学历和工作年限
首先得有个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这里分两种情况,
1. 全日制本科,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相关专业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齐全。
2. 非全日制本科,比如专升本、成人高考的,只要学信网能查到学历,多数学校也认,但部分重点院校会要求有学位证。
工作年限这块,大部分学校卡的是3年以上口腔相关工作经验。举个实例,小张2019年6月本科毕业,2022年7月就能报名参加年底的考试。要是手里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有些学校还能放宽年限要求,这个得看具体学校的招生简章。
二、隐形门槛,单位支持很重要
很多朋友容易忽略这个环节。在职硕士和全日制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单位盖章同意,有的三甲医院还会要求签定向培养协议。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同行,记得提前三个月和人事科打招呼,别等到报名前才着急。
三、考试怎么过关
考试分两关,
1. 全国统考,主要考英语和政治。英语难度在大学四级到六级之间,平时多刷真题绝对管用。政治别死记硬背,重点关注时政热点和医疗相关政策。
2. 校考专业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病理学这些基础科目得重新捡起来。建议找报考学校的师兄师姐要历年真题,很多重点都是反复考的。
有个小窍门,部分院校会给有科研项目或者发表过论文的考生加分。比如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发过文章,或者参与过省级以上课题,这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四、材料准备别马虎
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历证,这几个材料最容易出岔子,
工作证明,要写明具体工作岗位和年限,盖单位公章
推荐信,最好找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专家写
科研成果,专利、论文记得带原件和复印件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很多学校现在要求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这个在学信网申请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千万别拖到说一千,道一万几天。
五、“上岸人”的大实话
1. 别只看名校,像北大口腔、华西这些顶尖院校竞争激烈,其实各省的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项目更接地气,课程安排也更适合在职人员。
2. 提前联系导师,每年9月各校官网会更新导师名单,发邮件时附上你的工作成果,成功率更高。
3. 学费要算清楚,大部分院校全程学费在3-8万之间,但有的定向培养项目单位会报销部分费用,这个得提前和单位协商好。
学姐提醒下时间节点,每年10月报名,12月底考试,次年2月出成绩。现在很多学校还增加了预审环节,建议大家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材料。口腔这行当技术更新快,读个在职硕士既能系统提升,又能把平时工作中的零散经验串成体系,绝对是稳赚不赔的投资。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