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少常州朋友问,"在本地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靠不靠谱?"作为“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

首先要明确,常州现在确实有6所高校开设非全研授课点,像南理工、河海这些211院校都有设点。上课时间集中在周末,坐标在新北科教城和武进高教园区两个主教学区,交通挺方便。

重点来了,有三类人特别适合考虑,

1. 本地国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尤其是教育、医疗系统)

2. 常州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

3. 周边城市(无锡、镇江)想就近读书的职场人

为什么推荐这三类人?首先评职称时学历加分明显,其次常州本地的产教融合政策给力。像天合光能、中车戚墅堰这些大厂,都和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去年认识的刘姐就是典型案例,她在经开区某外企做HR主管,读的江南大学MEM,学费8万全由公司人才基金承担。

同等学力申硕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有常州授课点的学校,二是确认论文答辩是否在本地完成,三是注意今年新增的实践学分要求。免联考项目要认准留服认证,常州出现个别机构用"线上留学"忽悠人,大家千万当心。

准备材料方面,本地户籍有优势。比如常州社保满1年的,部分院校可以免工作证明。推荐大家先去市人才服务中心2楼的教育咨询窗口拿最新政策手册,比网上信息准确多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要涨?常州多校最新通知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要涨?常州多校最新通知

这两天常州家长群和职场人朋友圈都在传一个消息,本地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要上调了!作为在常州工作5年的职场老手,我可帮大家打听了些实情,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

一、哪些学校要调价?

根据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高校官网的公告显示,2024年春季学期起,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费用确实有调整计划。比如,

管理类硕士(MBA)预计涨8%-12%

教育硕士专业平均上调5000元左右

工程类专业涨幅在6%-8%浮动

不过具体到每个专业还得看各学院细则,有的冷门专业反而维持原价。建议直接打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电话咨询,比看文件更靠谱。

二、为什么突然涨价?

说白了就是三个字——成本涨了!现在高校搞非全日制教育可不比从前,

1. 教师课时费涨了,好导师的晚间课、周末课都得按市场价给补贴

2. 硬件投入多了,很多课改线上线下结合,直播设备、教学平台都要钱

3. 课程升级了,不少学校新增了企业实训、专家讲座等实操环节

一朋友在常州某高校做教务,他私下跟我说,"现在带非全的导师团队都是各院系的王牌,光论文指导费就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三、职场人该怎么办?

先别急着慌,记住这三招,

1. 赶早不赶晚,像常州大学已经明确"老生老办法",今年12月前报名的还按旧标准

2. 盯紧补贴政策,人社局每年有5000元在职深造补贴,经开区部分企业还有学费报销

3. 多校对比,比如常州工学院的工程硕士涨幅就比同类院校低3个点

四、值不值得继续读?

这事得算两笔账。以常州市平均工资来看,读个管理类硕士总费用约8-10万,按现在涨幅要多掏大几千。但去年毕业的小李给我算过账,"我们公司研究生学历每月多1600块岗位津贴,两年就回本了。"

不过也要看专业,像学前教育这类对口单位少的,可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建议多和往届学长聊聊,常州本地高校的校友会经常在九洲新世界办交流会。

五、这些细节容易踩坑

1. 住宿费不包含在学费里(常州高校基本不提供非全住宿)

2. 论文答辩费可能要单独交(通常2000-3000元)

3. 教材费今年开始很多学校改自愿购买

4. 跨专业报考可能要补修学分(1学分约300元)

有报名打算的朋友,最好带着身份证直接去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现场咨询。常州大学城中路校区每周二周四下午有专人接待,还能看到最新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