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的事。今天一朋友就掏心窝子说点大实话,特别是准备报专硕的,这5个关键点必须拿笔记好!
第一,研究方向不是随便选。像某大的MBA分金融和互联网两个方向,学费差3万不说,上课校区都不同。建议先打研招办电话确认,去年就有学员报完名才发现想选的方向不在自己城市开课。
第二,免联考不等于不考试。现在市面上说的"免联考"主要指同等学力申硕,但注意!这类毕业后只有学位证,想要双证必须参加12月统考。某机构打着"免联考双证"旗号招生,已经被教育局点名了。
第三,预报名要抢考点。去年北京考点开放2小时就满员,很多在职考生被迫去河北考试。建议9月24日预报名当天定好闹钟,尤其报考北上广深院校的,最好准备3个备选考点。
第四,学费要算隐形支出。比如某985的工程管理专硕,学费写着12万,但包含6次异地授课的差旅费,实际花费超20万的大有人在。建议直接问在读学员,官网数据可能有水分。
第五,研究方向影响落户。以上海为例,只有专业方向与工作岗位匹配的非全硕士才能申请居转户。去年有个朋友读的教育管理专硕,因为岗位是市场经理,落户直接被拒。
学姐提醒大家,今年预报名系统新增了研究方向备注栏,一定要填300字的选方向理由。千万别照搬官网介绍,结合工作实际案例写,去年有人因为这个细节被导师直接选中。
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新免试政策拆解
先说重点,确实有部分院校开放了免试入学通道!比如某理工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某师范院校的教育硕士项目,都明确标注了"符合条件可申请免试"。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适用,得看具体招生简章。
免试不等于零门槛。目前主流的三种情况可以申请,
1. 本科毕业满5年且有突出工作业绩的(比如拿过省级以上奖项)
2. 已取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的
3. 获得过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举个实际例子,张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今年报读某师范大学的教育管理专业,凭着职称证书直接跳过了初试环节,只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就拿到了录取资格。这种操作在去年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对于咱们普通上班族来说,最实在的变化是报名流程简化了。现在很多学校开通了"预审制",先把个人材料打包上传,学校审核通过后,最快两周就能收到面试通知。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从提交材料到拿到offer只用了18天,比往年省了至少两个月时间。
不过这里要敲个黑板,免试入学≠随便混文凭!课程安排反而更紧凑了。像某财经大学的MBA项目,免试入学的学员周末要上满8节课,比统考生还多2节。毕业论文要求也和全日制完全一致,查重率卡在10%以下。
关于学费问题,目前观察到的行情是,免试项目的学费普遍比统招高出15%-20%。比如某211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统招学费4.8万/年,免试渠道的要5.6万。但有些单位开始把这类进修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建议报名前先跟单位人事确认。
这两年有个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双证项目开放免试通道。以前免试的大多是单证班(只有学位证),现在像工程硕士、法律硕士这些热门专业,已经有7所高校试点双证免试了。不过招生名额非常有限,通常每个专业就5-8个名额,得拼手速抢报。
学姐提醒三点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去研招网查证学校招生资质
2. 警惕"“抱过”班""内部名额"之类的骗局
3. 提前准备好近三年的工作成果证明材料
有具体学校申请问题,建议直接打学校研招办电话咨询,工作人员给的答复最靠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