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有个现象挺有意思——我们单位5个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同事,有3个都在偷偷准备非全研究生考试。老王上周刚拿到录取通知书,饭局上他红着脸说,"早知道非全读研有这些坑,我当初就该多做功课!"这句话让我决定把新闻学非全读研的真实情况说清楚。

先说说现状。现在全国有27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类非全硕士点,既有985名校也有双非院校。学费从3万到12万不等,像某中部211院校的新闻学非全,周末授课还能同步修慕课。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学校都允许保留工作,有的要求每周到校3天,这对在职人员简直就是定时炸弹。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非全?我观察主要是三类人,纸媒转新媒体的30+从业者、基层宣传口公务员、还有想进央媒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张姐就是个典型例子,她在县电视台干了8年,去年读了非全后成功跳槽到省报新媒体部,但代价是两年没休过完整周末。

说到“防坑”重点,这四个问题必须提前搞清楚,

1. 入学考试和全日制同一套试卷,去年某校非全复试线比全日制还高5分

2. 部分院校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才能毕业

3. 实践课程可能要自费去合作媒体实习

4. 学位证会标注"非全日制"字样

给准备报考的朋友三条实在建议,首先看准授课方式,优先选集中授课的;其次查清毕业要求,避开强制发论文的学校;对了算好经济账,把交通住宿费计入成本。比如在深圳工作却报北京的学校,两年下来额外花费可能超过学费本身。

我强调一点2025年备考生,教育部正在严查非全培养质量,已经有3所高校被暂停招生。建议多关注院校官网,别轻信中介说的"“抱过”"承诺。有个朋友去年花8万找机构代报名,结果发现对方连招生简章都没看全。

新闻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贵吗?

新闻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贵吗?

一、学费到底多少钱?

新闻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不同学校差别挺大。一般来说,985、211高校收费高些,普通院校低一些。比如中国传媒大学,非全新闻学硕士全程学费大概在6万到8万之间;复旦、武大这类名校,可能冲到8万到12万;而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学费,多数在4万到6万左右。

学制通常是2-3年,平摊到每年的话,大部分学校一年2万到4万不等。这个数儿看起来不低,但和MBA、金融类专业动辄十几万的学费比,新闻学非全其实不算“顶流”。

二、学费为啥有高有低?

影响学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 学校招牌,名校资源多,师资、设备、行业合作都有优势,学费自然水涨船高。

2. 地区消费水平,北上广深的高校,生活费加学费整体开销更大;二三线城市的学校,性价比可能更高。

3. 课程设置,有些项目带实践采风、海外访学模块,这类附加内容多的,学费也会上去。

三、贵不贵得看你怎么算

说“贵不贵”,关键得结合个人情况,

有工作的群体,如果单位能报销部分学费,或者自己收入稳定,压力会小很多。不少在职读非全的人觉得,每月攒下三五千交学费,换个人脉和学历升级,挺划算。

刚毕业的年轻人,没积蓄的话,一次性掏几万可能吃力。这时候得掂量,是想尽快就业攒经验,还是愿意投资学历为将来铺路?

另外,别光盯着学费数字。很多学校的非全项目和全日制共用师资,还能蹭到行业大咖讲座、媒体实习机会。这些隐形资源,算进成本里其实更值。

四、怎么省点钱?

如果担心学费压力,可以试试这几个办法,

1. 奖学金别放过,虽然非全奖学金名额少,但有些学校会设“优秀学员”奖励,申请时多留意。

2. 分期付款,不少高校支持按学年缴费,不用一次性掏空钱包。

3. 单位补贴,国企、事业单位或大型民企常有继续教育福利,入职后不妨问问HR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实在话,学费贵不贵,得看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想要的东西。要是冲着混文凭去,再便宜也是浪费;要是真能学到本事、拓展资源,咬咬牙投入也未必亏。找个招生办老师唠唠,对比三五家学校的课程和费用,心里就有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