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咨询在职博士报考时,发现市面上确实存在不少"坑"。结合我们这两年跟踪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说点实在话。

首先得澄清个误区,现在根本没有"免联考"的在职博士项目。凡是打着这个旗号的,要么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么就是课程研修班。正规的同等学力申硕流程,该参加的统考一个都少不了。去年某机构就因为虚假宣传被通报,大家千万要擦亮眼。

挑选机构时建议重点看三个指标,一看院校官网是否可查教学点资质,二看往届学员的学信网学籍证明,三看课程安排是否占用工作时间。像EAC这类老牌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课程安排在周末,而且论文阶段会配备双导师。

学费方面要特别注意隐藏收费。目前国内在职博士培养费普遍在8-15万之间,部分管理类专业可能到20万。但有些机构会把教材费、答辩费单独收取,这些在报名前都要白纸黑字写清楚。去年有个学员就遇到过报名时说全包,对了又多交3万的情况。

在职博士学费超过20万还值得读吗?

在职博士学费超过20万还值得读吗?

先算笔经济账

20万学费加上三年周末上课的交通费、住宿费,总支出可能直奔30万。按普通白领月薪1万来算,相当于不吃不喝干两年半。要是家里有房贷车贷,或者孩子正在上学,这笔钱够给孩子报六年国际夏令营,或者给老家县城房子付个首付了。不过话说回来,我认识个在国企当科长的朋友,咬牙读完博士第二年就评上副高职称,工资直接涨了40%,这回报率可比存银行高多了。

看行业吃饭的硬道理

在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大型国企,学历就是硬通货。有个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师兄跟我说,他们单位处级干部标配就是博士学历,没这个连竞聘资格都没有。但要是你在互联网公司或者外企,人家更看重你做过什么项目,带过多少人的团队。就像我表姐在电商公司当总监,高中毕业的老板常开玩笑,"咱公司博士的PPT还没大专生做的带货直播方案实在"。

时间精力才是隐藏成本

周末上课+熬夜写论文+带孩子上辅导班,这种"三班倒"的生活不是谁都能扛住的。我邻居家两口子都是医生,老公读博期间连续三年没休过年假,说一千,道一万答辩前还住了半个月院。他说那段时间最大的感受不是累,是怕孩子认不出爸爸了。但反过来说,也有人把读博过程当成"修行",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小学老师,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学,说带孩子和写论文反而互相促进。

比学历更重要的东西

现在很多行业认证比学历更吃香。做程序员的可以考架构师认证,干财务的能冲刺CPA,这些花费通常不超过五位数。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说得实在,"我把20万用来报商业课、买流量推广,现在粉丝量比某些博士教授的账号还多"。当然也有人脉资源这个隐形福利,读博期间认识的导师同学,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你创业的合伙人。

说到底,值不值得关键看两件事,一是这钱花出去能不能听到响,二是你扛不扛得住这个折腾法。有人把博士学历当敲门砖,有人当情怀充值,还有人纯粹为了完成年轻时的心愿。要是换作你,会怎么选呢?